尼雅
新疆地名。见《新疆图志》等书。又作尼亚。位于塔里木盆地南部,昆仑山北麓。即今民丰县治。1945年由和阗县析置民丰设治局。1947年改设民丰县。县北尼雅古址为古代精绝国地。
新疆地名。见《新疆图志》等书。又作尼亚。位于塔里木盆地南部,昆仑山北麓。即今民丰县治。1945年由和阗县析置民丰设治局。1947年改设民丰县。县北尼雅古址为古代精绝国地。
清代青海夏琼寺高僧。藏族。出生于隆吾扎巴。初入夏琼寺修习佛法。17岁赴西藏,于色拉寺结扎仓学习。25岁获林赛学位。28岁,于拉萨祈愿法会获拉然巴学位。能背诵五部大论,入下密院学习并立宗。返回故乡后,于
?—1888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郭贝尔氏。世居大伯尔科屯,隶布特哈正白旗。咸丰八年(1858),以骁骑校从征江南,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赏戴花翎,官总管加副都统衔。同治四年(1865),征防山东时,因沿
清代新疆伊犁携眷驻防机构。乾隆二十九年(1764)自察哈尔徙置。依八旗建制,分左右两翼。每翼为1昂吉,置8佐领。营设领队大臣一人,由满族官员担任。每昂吉设总管和副总管各1人,由佐领擢用,办理八旗事务。
碑铭。清乾隆帝为炫耀其在位时之武功,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击败廓尔喀军后,亲撰《十全记》,以汉、满、蒙、藏四体文字勒石树碑于拉萨布达拉宫前。汉文全文分别著录于《清高宗实录》、《卫藏通志》。所谓十全
①(1474—1517)明代蒙古可汗。名巴图蒙克,一译把秃猛可。孛儿只斤氏。※伯颜猛可济农子。成化十二年(1476),在蒙古内讧中,父兵败丧命,母锡吉尔被权臣亦思马因掠为妻,本人成为遗孤,先后被巴该、
清代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译帕啻沙卜伯克、帕提沙布伯克。维吾尔语。职司巡察,缉捕违法、偷盗者,并管理监狱等事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六、七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
西藏境外信奉喇嘛教各民族进藏布施的一种宗教活动。滥觞于16世纪末,随格鲁派在蒙古地区传播而渐盛。早期常与西藏教派斗争、政治情况始有转变。以蒙古族布施活动为最频繁,规模最大。卫拉特蒙古尤为活跃,常至数百
民国时省级行政区划名。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加紧部署蒙古地区的军政设施,民国三年(1914)一月首先设置绥远特别区。将原阎锡山管辖的归绥道萨拉齐、托克托、丰镇等12县,原绥远城将军直辖的归化城土默特
见“哈鲁门山千户所” (1645页)。
藏语音译,俗称“卡冈”。西藏地方铸造的铜币之一。面值作藏银2分5厘。1909、1913、1918、1920年先后铸造发行。在西藏地方流通的旧币中,面值最小。1909年铸造的有两种,一种图案文字与“桑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