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图色特启勒图盟
清代蒙古诸盟之一。一译巴启色特奇勒图盟。和硕特部台吉昆都伦乌巴什之裔。初部众驻牧于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下游。乾隆三十六年(1771),恭格、诺海、巴雅尔拉瑚率众随土尔扈特汗渥巴锡自俄东返,驻牧珠勒都斯(今焉耆北),称珠勒都斯中路和硕特蒙古。原设札萨克4,嘉庆二年(1797),因恭格从子腾特克卒,无嗣,遂并为3旗。有贝子1员、头等台吉2员、佐领11员。今为新疆蒙古一部分。
清代蒙古诸盟之一。一译巴启色特奇勒图盟。和硕特部台吉昆都伦乌巴什之裔。初部众驻牧于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下游。乾隆三十六年(1771),恭格、诺海、巴雅尔拉瑚率众随土尔扈特汗渥巴锡自俄东返,驻牧珠勒都斯(今焉耆北),称珠勒都斯中路和硕特蒙古。原设札萨克4,嘉庆二年(1797),因恭格从子腾特克卒,无嗣,遂并为3旗。有贝子1员、头等台吉2员、佐领11员。今为新疆蒙古一部分。
清代苗族农民起义。嘉庆九年(1804),※乾嘉苗民起义失败后,清政府加强在湘西地区统治,推行“屯田养兵、设卡防苗”政策。在永绥(今湖南花垣)、凤凰、乾州(今吉首)、古丈、保靖五厅增设守备、把总、外委等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大寺庙之一。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城区北部。清康熙元年(1662),五世达赖的弟子霍尔曲吉昂翁彭错兴建,是“霍尔十三寺”中最早建造者,寺内有洛吉、扯里、阿巴三个扎仓。盛时有僧
旧厅名。在今黑龙江省西南部。辽长春州、金泰州北境。元辽王分地。明属福余卫。清蒙古杜尔伯特旗牧地。光绪三十二年(1906)以该旗垦地及黑龙江省属部分垦地合置安达厅。为清末实行放垦,割蒙旗土地而设的行政区
朝代名。五代之一。沙陀人李氏(朱耶氏)所建。其奠基者为唐末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唐天祐五年(908)克用卒,子※李存勖嗣位,据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平内乱,败后梁军于潞州城下。后休兵行赏,厉行整
中国佛教石窟建筑之一。又名万佛峡。位于甘肃省安西县西南75公里处榆林河两岸山谷之东西两侧。始凿于北魏前,后北魏及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修建。现存洞窟41个,其中东崖30窟、西崖11窟。
三国时鲜卑慕容氏首领。前燕国君※慕容皝高祖。魏初,率部自北方入居辽西,依附于魏,从宣王司马懿破公孙氏,因功封率义王。以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为中心建政权。慕燕代之步摇冠,遂敛发袭冠,一说因故被诸部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又译崇巴噶什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二十八年(1763),因首领阿瓦勒比,以其部牧地供内地游牧,并悉心经理牧群,获四品顶带。在喀什噶尔城(今新疆喀什)东北2
十六国时期汉人冉氏所建政权。冉氏为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县西北)人。※冉瞻、※冉闵父子为后赵石虎收为养子、养孙,遂从石姓。屡从征伐,多有战功,位高爵显。太宁元年(349)石虎死后,闵持权擅专朝政,屡谋逆
1616—1678明末清初青海隆务寺高僧。藏族。出生于青海措玉。11岁从圣·噶登巴受戒,入寺学经。15岁为隆务寺法相扎仓第一代僧沅。17岁往安多各大经院巡回辩经。28岁从圣·噶登巴受具足戒。31岁赴西
见“奥石河千户所”(22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