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楚克
清代新疆地名。 ①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乾隆二十三年(1785),设巴尔楚克军台,位于今新疆巴楚县东南比力克勒克里,又作巴勒克勒克。此三地名为同名异译。 ②见《清朝续文献通考》。道光十二年(1832),筑巴尔楚克城于巴尔楚克军台西北沙瑚尔,移“巴尔楚克”名于此。光绪九年(1883),置玛喇巴什直隶厅,设水利抚民通判,亦称用其他回庄之名为厅名。二十九年(1903),改为巴楚州。1913年降为巴楚县后,始移县治于今巴楚县址。
清代新疆地名。 ①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乾隆二十三年(1785),设巴尔楚克军台,位于今新疆巴楚县东南比力克勒克里,又作巴勒克勒克。此三地名为同名异译。 ②见《清朝续文献通考》。道光十二年(1832),筑巴尔楚克城于巴尔楚克军台西北沙瑚尔,移“巴尔楚克”名于此。光绪九年(1883),置玛喇巴什直隶厅,设水利抚民通判,亦称用其他回庄之名为厅名。二十九年(1903),改为巴楚州。1913年降为巴楚县后,始移县治于今巴楚县址。
金朝将领。女真族。纳兰氏。泰和六年(1206)五月,为安国军节度副使,与同知蔡州防御使事抹撚史扢搭领精骑3千戍宿州。破宋将田俊迈2万骑兵的进攻,战斗中,中流矢。夜遣骑200出宋兵后突袭,宋兵阵乱,继以
鄂伦春人的秋季住房。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小兴安岭地区。毕拉尔路的鄂伦春人旧时在温暖的秋天,有的不住“仙人柱”,在游猎迁徙中常搭此种房子作居所。其构造是:先立四根柱子,上端四面绑横木相接,上放些椽子,然
见“康古六”(2101页)。
旧时西藏门隅地区非常设会议之一。藏语音译,意为“达旺七人联席会议”。19世纪中叶设置。在※达旺住哲基础上增加驻错那宗※哲康的哲珠共同组成。专门解决、协调财政经济和通商贸易方面的问题。参见“达旺细哲”(
见“阿旺洛锥嘉措”(1245页)。
见“游方”(2285页)。
清代文献对西藏地方政府中管理库藏及财物收支的机构※拉恰和※孜恰的称谓。拉恰设在大昭寺内;孜恰设在布达拉宫,位于布达拉山上,“孜”即山上之意。两机构的主管官均称“强佐第巴”。因它们是当时西藏地方政府中握
1742—1775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著名汗王。敦罗布喇什幼子。初随父兄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1761)继位后,面临俄国政府日益增强的政治压力,被迫接受旨在削弱汗权的
见“和硕特南右翼末旗”(1453页)。
见“和硕特东上旗”(14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