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努语

布努语

我国自称“布努”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20多个县的部分山区,贵州省的荔波、云南省的富宁也有少量分布。使用人口约有26万。布努语的特点有:没有浊闭塞音声母,一般有带鼻冠音的清闭塞音声母,少数地区鼻冠音已消失,只保留清闭塞音。送气音声母和清化音声母都只出现于单数调音节。带塞音韵尾的韵母都是壮语借词韵母。一般有8个基本调类,与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情况相同。变调现象一般较复杂,有的专门有变调调值。词根基本上是单音节的,构词能力较强。合成词比较丰富,以修饰式的居多。借词以壮语为主,有的汉语借词往往要通过壮语为中介。早期借词以单音节居多,近期借词多是双音节的政治、文化用语。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名词、形容词、状词和指示代词作定语时在中心语后,数量词组作定语时在中心语前。名词前面一般可以带量词,这种量词的用法,有定冠词的作用。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多数之分。指示代词有近指、中指、远指之别。动词没有自动和使动语法范畴。主语在谓语前,宾语、补语都在动词谓语后。布努语与自称“巴哼”、“唔奈”、“优诺”、“炯奈”的瑶族语言都比较接近,语言特征错综复杂,给布努语划分方言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根据词汇的差异、民族自称的内在联系和风俗习惯,布努语大致可划分为布努、瑙格劳两个方言。①布努方言人口多、分布广,广西西部有使用布努语的瑶族居住县份大都有使用布努方言的人,云南、贵州也有少量使用这个方言的人。使用人口约23万。布努方言还可分为东努、努努、布诺3个土语。东努土语分布在广西大化、都安、巴马3个瑶族自治县和田东、平果、河池、马山、上林、百色、德保、宜山、隆安、宾阳、来宾、忻城以及云南的富宁、贵州的荔波等17个县,使用人口约有17万;努努土语分布在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凌云、田林、东兰、凤山等5个县,使用人口约有6万;使用布诺土语的人不多,分布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三只羊一带,使用人口约有2万。②瑙格劳方言可分为包诺、努茂两个土语,使用人口约有2万5千。包诺土语分布在广西的南丹、河池、天峨、贵州的荔波等县,使用人口占整个方言人口的92%。努茂土语分布在荔波县部分山村,使用人口仅2千。两个方言的差别比较显著,方言间不能自由交谈,土语间通话也有困难。

猜你喜欢

  • 助译者

    西夏译经者称号。直译相佑助者。辅助主译者译经,分工负责记录、翻译、核定译文、润色词句。在《西夏译经图》中16人分列主译者左右,其中8名僧人有姓名题款,4人为党项人。

  • 达克巴

    ?—1756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西藏※拉藏汗次子索尔扎之子。自幼寄居伊犁。乾隆十九年(1754),随从兄弟阿睦尔撒纳、班珠尔等附清,授二等台吉,驻牧喀尔喀汛界。次年,受命入觐,授札萨

  • 牒里得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12宫1府,12宫下均设抹里。牒里得为辽世宗※积庆宫下之一抹里。“牒里”,又译作“迭里”,“得

  • 大邦基

    即“大兴国”(82页)。

  • 抄思

    1205—1248蒙古国将领。答禄乃蛮氏。乃蛮部长※太阳罕曾孙,西辽末帝※屈出律孙。元太祖十三年(1218),蒙古灭西辽,与母俱被虏,受命侍成吉思汗第一斡耳朵(帐殿)。太宗元年(1229),随军征金,

  • 元雍

    ?—528北魏宗室。字思穆。鲜卑元氏(拓跋氏)。献文帝※拓跋弘子,孝文帝※元宏弟。太和九年(485),封颍川王,加侍中、征南大将军。后拜中护军,领镇北大将军。曾娶故中书博士范阳卢神宝女为妃。十八年(4

  • 纳扎尔玛穆特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书库尔岱青孙,纳木策凌之子。初其父随阿玉奇汗游牧于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以妻及子阿喇布珠尔率众赴西藏礼佛,受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所阻,滞留

  • 兴安城总管衙门

    清末执掌鄂伦春族事务的官署。清初,鄂伦春族臣属清王朝,隶布特哈总管衙门。在纳貂过程中长期受布特哈官员掠夺和欺压,清末,首领烈钦泰领导群众对抗。时值沙俄入侵,需鄂伦春人助固边防,经黑龙江将军文绪奏请,于

  • 马扒

    傈僳语音译。傈僳族中基督教传教士。为专业神职人员,由教会任免,领取薪俸,专门负责讲经传教工作。大多为外国传教士一手培养的贫苦子弟和孤儿。基督教于1913年传入滇西北怒江傈傈族聚居区,在当地分设教区、建

  • 勐丘

    明代云南顺宁土官。布郎族。土知府勐吾子。洪武二十三年(1390),袭职为顺宁(今云南凤庆)土知府。与土知府子丘等,拒绝向明朝输赋,并自相仇杀,争夺统治权。明廷大理卫指挥郑祥,移师至甸头征讨,寨破,请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