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朗族

布朗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因地而异,有“布朗”、“阿瓦”、 “瓦”和“”等。他称“濮曼”、“”。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澜沧、镇康、双江、耿马等地。人口82280人(1990年)。其先民在先秦时为百濮的一支。汉晋时称濮,分布在云南永昌(今保山地区)一带。唐时称扑子蛮、蒲蛮、蒲人,分布在开南(今思茅一带)、银生(西双版纳自治州)、永昌、寻传(今云南澜沧江上游以西地区)等地。先后受南诏、大理国统治。元明清时称蒲蛮、扑子蛮,分布在澜沧江以西,今西双版纳和思茅、临沧等地区,受永昌、顺宁、普洱等府、州管辖。布朗族人民富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元朝时,永昌、庆甸(凤庆)濮人曾多次起义。明宣德二年(1427),顺宁府雄摩等15寨濮人杀死十夫长阿茂及所属士卒80余人。清咸丰十年(1860),数千人参加了以哈尼族田四浪(又名田政)为首的起义,斗争延续了七八年。1904年,曼瓦寨布朗族抗缴苛捐杂税,曾英勇抗击国民党军队的镇压,迫使国民党军溃退。1943年,他们又推翻当地头人的腐败统治,另选新头人。解放前,社会发展极不平衡,聚居在西双版纳布朗山、西定、巴达一带者尚处于原始社会发展阶段末期,实行农村公社制度。居住在澜沧、双江、镇康等地的已进入早期封建地主经济。崇拜祖先,大部分信仰小乘佛教,但仍保留原始宗教。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无文字,部分会傣文、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善种茶。生产力水平低下。大部山区保留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农业和手工业没有分离,商品经济不发达。

猜你喜欢

  • 察洼隆贝

    参见“桑昂曲宗”(1965页)。

  • 白牛逻城

    地名。在今河北博野县境。北魏孝昌二年(526),河北地区起义首领葛荣(一说原系鲜卑贺葛氏),在此以轻骑掩击北魏章武王元融,大挫魏军,遂自称天子,号曰齐国,建元广安。

  • 撒里

    蒙古国将领。又译撒立。塔塔儿氏。合剌·蒙格秃·兀赫子。初从蒙哥汗攻东胜堡等地,以骁勇,受赏赐,留作近侍,深受信任。享“那颜”(官人)称号。宪宗三年(1253),与诸王秃儿花攻欣都思(今印度),怯失迷儿

  • 塔里亚特碑

    突厥文碑铭。又名《铁尔浑碑》。1957年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塔里亚特地方发现,为属于葛勒可汗的第二碑文。约存30行。

  • 复株累若鞮单于

    ?—前20汉代匈奴单于。挛鞮氏。名雕陶莫皋。※呼韩邪单于与大阏氏所生之子。成帝建始二年(公元前31),父死,嗣立。仿慕汉朝谥号,亦于单于称号上增称※“若鞮”(匈奴谓“孝”为“若鞮”)。依匈奴俗,以※王

  • 后燕烈宗

    见“慕容宝”(2437页)。

  • 输波迦罗

    见“善无畏”(2288页)。

  • 和硕特南左翼末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群科札萨克旗。雍正元年(1723),罗卜藏察罕附罗卜藏丹津叛清,旋又悔罪降。三年(1725),授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下设2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

  • 卜咂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西宁卫。其地在今青海贵德境。永乐六年(1408),首领锁南监藏入朝贡马,赐以钞、币、袭衣等。宣德十年(1435),其地荒歉,西宁卫发官仓给与谷种。后,依明例屡入朝贡马以获取回赐。

  • 叭桑目底

    古代傣族传说人物。被尊为傣族社会各种制度的建立者。“叭桑目底”傣语意为“群众代表”。西双版纳传说中傣族人民智慧的化身。相传他首倡人民建造村寨,栽瓜种稻,开始定居,进行农耕。教人们信奉寨神、勐神(地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