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鲁特

布鲁特

清代汉籍文献对柯尔克孜族之称呼。原文来自托忒语,意谓高山居民。有东、西两支。分布于新疆伊犁至阿克苏、乌什山地间的,称东布鲁特。有萨雅克、察哈尔萨雅克、萨拉巴噶什等5部(或称5鄂拓克)。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定边左副将军兆惠领兵追击准噶尔宰桑哈萨克锡拉至其地,其首领图鲁拜表示愿率所部归附,受召入觐,乾隆帝宴之于避暑山庄万树园。分布于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卡伦外之崇巴噶什、希布察克、额得格讷等十五部(又称十五鄂拓克),称西布鲁特。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军平定大小和卓木后,亦相率附清。其首领称“”。清朝政府据其归附先后、忠诚程度和效力情况,分别授予各部首领以二至七品顶戴。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少量农业。每岁俱遣人向清朝献马匹,并不时派人到伊犁、乌什、喀什噶尔等地贸易。最喜内地出产之茶叶、瓷器、绸缎、布疋、烟、酒等物。近伊犁者,每隔一年由伊犁将军遣领队大臣率众前往巡查一次。常年稽察,则由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专辖。19世纪沙俄扩张主义势力和阿古柏窜犯新疆时,与新疆各族人民并肩战斗,谱写了许多动人的爱国诗篇。同治二年(1863),沙俄军队侵入纳林河流域时,当地布鲁特人在鄂斯满等领导下,曾于松库勒(今桑乔耳湖)予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光绪二年(1876),居于阿赖山区的西部各部落,在阿卜都拉伯克领导下,消灭了大量入侵俄军。三年,清军击败阿古柏收复阿克苏后,阿合奇县和阿图什县布鲁特人,立刻组织起义,协助清军消灭阿古柏残余势力,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 龙笛

    蒙古族、满族传统吹管乐器。亦称龙头笛。起海于元朝以前,为民间乐器,以木制或竹制。元代,纳入宫廷乐器。《元史·礼乐志》载:“龙笛,制如笛,七孔,横吹之,管首制龙头,衔同心结带”。其后仍在民间流行。清代亦

  • 进藏熬茶

    西藏境外信奉喇嘛教各民族进藏布施的一种宗教活动。滥觞于16世纪末,随格鲁派在蒙古地区传播而渐盛。早期常与西藏教派斗争、政治情况始有转变。以蒙古族布施活动为最频繁,规模最大。卫拉特蒙古尤为活跃,常至数百

  • 哈达

    藏语音译。藏族和部分蒙古族人民用于迎送、馈赠、敬神及日常交往礼仪用品,一种象征吉祥的纱巾和丝巾。广泛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及内蒙古等地。相传元朝由内地传入西藏。1260年西藏萨迦法王八思巴受元世祖邀,

  • 马秀廷

    民国初年将领。字文仲。云南省陆良县(今属师宗县)人。回族。青年时期投军门吴远安部,屡立战功,由哨兵升管带军门。清光绪九年(1883),中法战争中率定远、镇远两军,同越南人民抗击法国侵略军。收复10余州

  • 撒儿忽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萨尔浒卫。永乐四年(1406)十一月,扎童、撒儿忽、罕答河等处女真首领颜赤不花等40人来朝贡马,明廷以其居地置卫,今人考在前苏联共青团城西南,黑龙江下游右

  • 阿悦贡

    ?—1386明代云南顺宁土官。布朗族。原为布朗族头人,洪武十五年(1382),归附明朝,明置顺宁府(治今云南凤庆),署府事。十七年,任知府,定租赋,立贡制。十九年(1386)卒,子勐哀承袭。

  • 普尔钱

    准噶尔时期天山南路货币。“普尔”,维吾尔语意为“文”。质以红铜制成。故又称红钱或普尔红钱。制小而厚,式椭圆,首微锐,中无方孔。策妄阿拉布坦统治时,正面铸其名,背面附维吾尔文。每当大台吉新立,钱面皆易名

  • 玉树

    旧称达木,藏语称“结古多”。 ①自治州名。在青海省西南部,与西藏、四川、新疆相邻接。面积40万平方公里,明清时辖25族(部落),皆系土司。唐宋为吐蕃地,明属朵甘都司,清属西宁办事大臣管辖,常代表各族办

  • 摊他哈花上

    满语音译,意为麻布纸。“花上”或作“豁山”,即纸。清代东北满族民间一种土法造纸。制法:每年盛夏,收集破衣败苎褚絮入水��打,沤之成毳,置于芦帘淋沥,并在骄阳下匀晒即成。该纸

  • 生依

    参见“牟干姆”(9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