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广平淀

广平淀

契丹地名。又名白马淀、柳林淀,别作藕丝淀、中会川、长宁淀等。位于永州(今西辽河上游西喇木伦河与老哈河交汇处)东南30里。为契丹皇帝※冬捺钵所在地。史载其东西20余里,南北10余里,地甚坦夷,四望皆砂碛,木多榆柳,冬日稍暖,契丹皇帝牙帐多于此坐冬,与北、南大臣会议国事,或校猎讲武,兼受北宋及诸国礼贡。一说此词应读作“广‘平淀’”,“平淀”又简称“淀”,契丹民族对水旁平地的称谓(不同于中原地区指湖为淀之意)。两河流域为契丹故壤,其交汇处之广阔平地本无专名,时人统称“广平淀”(宽大之平淀),宋人彭汝砺在《广平淀诗序》中云:“虏地险阻,至此始广大平易。”沿用既久,渐成专名。又以其平地“宽大”,契丹语作“藕丝”(又译“偶思”,或“阿思”、“阿斯”),故史又记作“藕丝淀”;再以其地处两河间,亦有称作“中会川”;或取其地为长宁县所辖而名之为“长宁淀”(长宁附近的平地)。

猜你喜欢

  • 牛街清真寺

    伊斯兰教著名古寺之一。位于北京市牛街。建于元初。当时有伊斯兰教学者波斯人阿哈买德和布哈拉人阿里2人,曾来此寺任掌教,先后于1280年和1283年病故,葬于寺内,至今墓、碑仍存。该寺于明正统七年(144

  • 平苗记

    书名。清代刘应中撰。一卷。记叙康熙二十四年(1685)仲秋,湖南、四川贵州三省交界地区补顶寨苗民在吴二过及吴老叟等率领下暴动,经清军镇压及时叛时服之经过。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辑文。

  • 孙敖曹

    隋唐时期契丹一部落首领。初率部仕隋,授金紫光禄大夫。隋亡唐兴,与靺鞨首领突地稽俱于武德年间(618—626)遣使附唐,被唐封云麾将军,行辽州总管,诏于营州(今辽宁朝阳)城旁安置。时契丹主部尚归附突厥。

  • 保安三庄

    地名。保安族聚居地。原指今青海同仁地区的保安、下庄、尕撒尔之地。清咸丰(1851—1861)年间,因受当地部分土司、头人的欺压,及农田水利灌溉等问题引起纠纷,发生大规模的民族械斗而东迁,徙居今甘肃大河

  • 分群放牧

    蒙古等游牧民族放牧方式。是一种起源甚早,经过长期放牧实践,因畜、因地制宜而形成的放牧方式。先是由大牲畜与小牲畜分开放牧,演变为牛、马、驼、羊分群放牧,继又按同类牲畜的老幼、强弱分群放牧,有不同的羊群、

  • 四子部落

    蒙古部名。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哈撒儿)十五世孙诺颜泰有四子:僧格、索诺木、鄂木布、伊尔札布,初游牧于呼伦贝尔,称阿噜蒙古。后迁阴山之北,分牧而处,以后遂称四子部落。后金天聪四年(1630),归后金

  • 李承祯

    西夏宗室。党项羌族。越王李仁友孙,襄宗※李安全世子。夏应天四年(1209),蒙古成吉思汗率大军攻入西夏,襄宗安全遣其为主帅,以大都督府令公高逸副之,督兵5万御之,大败,高逸被擒杀。皇建二年(1211)

  • 通政院

    元代掌驿传的中央机构。太祖时始置站赤,太宗进一步完善,至元代,全国遍设驿站。世祖至元七年(1270),立诸站都统领使司掌其事。十三年,改为通政院。十四年,分置大都(今北京)、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

  • 斡都蛮

    元朝将领。回回人。祖籍西域八瓦耳。阿剌瓦而思之子。致和元年(1328)八月,离泰定帝子幼主阿剌(速)吉八,自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投文宗,为丞相燕帖木儿委为裨将,率精兵百人,围擒灭里帖木

  • 皇都

    契丹国国都。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郊。位于狼河(今乌尔吉木伦河)与南沙河(今沙里河)之间。为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创业之地。其地“负山抱海(河),天险足以为固。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