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彝族

彝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各地自称不一,有诺苏、诺苏泼、纳苏泼、聂苏泼、洗期麻、撒尼泼、阿细泼、罗武、纳若、民期、侎俐、㑽��让、米西苏、罗罗等30余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四川省南部、贵州省西部、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那坡两县。多数住高寒山区和半山区,少数住炎热的河谷及平坝。人口6572173 (1990年)。与古氐羌、叟、昆明及部分乌蛮有渊源关系,亦融入了若干汉族成份。元、明以来,汉文史籍通称为罗罗、倮民或爨民。解放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称为彝族。已往社会发展不平衡,解放前四川大小凉山地区和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东部还处于奴隶制阶段,奴隶主和奴隶是社会的两个对立的基本阶级,还有为数众多处于中间状态的隶属民。社会成员分作兹目(或称尼威,意为皇帝封的土官)、诺伙、曲诺、阿图阿加、呷西呷洛5个等级。不同等级间禁止通婚。其他地区基本上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和封建领主经济阶段。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6种方言。文字属于象形、音节类型,目前能见到的最早彝文是明代中期的铜钟铭文。又称“爨文”,“韪书”。经规范化后已用其出版报刊、书籍等。有自己的哲学观点,论事说理喜用生动形象的格言、谚语作譬喻。相信万物有灵,卜阴阳、占吉凶。懂文字的巫觋称为“毕摩”。此外,佛教、道教以及天主教、基督教亦在一些彝区传播。火把节是共同的传统节日。生活习俗各支系各地区互有差异,其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奴隶主、地主等则可一夫多妻。娶妻要付较高的聘礼。凉山彝族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各地盛行父系小家庭制,妇女地位较低,遗产由诸子平分。历史上盛行父子连名制,解放前还在凉山等地流行。其葬俗在古代多实行火葬,凉山及云南金沙江沿岸一带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其他地区自明、清以后逐渐改为土葬。其住房与周围汉族类似,凉山多用木板顶、土墙,广西和云南东部有形似“干栏”的住宅。装束、服饰更是多种多样。喜德、越西、昭觉一带,男子披羊毛毡、擦尔瓦(羊毛线织成似斗篷),头扎英雄结;女子身衣百褶长裙,头戴瓦式帕或荷叶、圆形帽。人民吃苦耐劳,不畏寒暑,性格豪放、果敢。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生产及天文历法、军事等方面长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有所创造和贡献。留下了灿烂的文学艺术遗产。历史上曾多次掀起反帝、反封建、反奴隶制的斗争。1914年在四川爆发拉库奴隶起义,为彝族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1935—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彝区,彝族人民热情支援,一批青年参加了红军。解放后,经过一系列社会改革,摧毁了封建制和奴隶制。先后建立了2个自治州,4个自治县,与哈尼族联合建立1个自治州、并与哈尼、回、苗、瑶、傣、壮、仡佬等族分别联合建立7个自治县。主要从事农业、部分地区兼营畜牧业。目前正在中国共产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紧随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建设自己的社会主义幸福家园。

猜你喜欢

  • 雄衣

    苗族服装。苗语称“乌背”。流行于贵州东南部雷山、凯里等地。无领、中开襟、襟边与袖子等处有精巧刺绣,花纹斑烂。一般仅在盛大节日、婚丧时穿用。名称源于古代男子出嫁时穿的婚服。传说古代苗族男子出嫁身着漂亮的

  • 议康

    水族习惯法。水语音译,汉译“乡规民约”。由各寨寨老议定,内容包括:抵御外侵,保卫各寨安全,遇有劫寨或械斗,鸣牛角互通信息,彼此支援,团结互助;维护社会伦理道德,尊老爱幼;严禁偷盗、行窃;禁止乱伦等。议

  • 多隆阿

    1818—1864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呼尔拉特氏。字礼堂。世居齐齐哈尔城。咸丰三年(1853),随胜保镇压太平军,解怀庆围。后以参领随蒙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于冯官屯败北伐太平军,擢佐领。五年(18

  • 大梁水

    即“梁水”(2125页)。

  • 故姑

    见“固姑冠”(1431页)。

  • 柳待制文集

    书名。元柳贯(1270—1342)撰。20卷,附录1卷。贯浦江(今属浙江)人,字道传,号乌蜀山人。大德四年(1300)荐为江山县教谕,延祐四年(1317)授湖广儒学副提举,六年改国子助教。至治元年(1

  • 图苏胡城

    蒙古国大汗行宫。又译图苏湖、秃思忽。位于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南30里。太宗十年(1238),筑城,建迎驾殿。据《史集》,大汗在赴和林途中,于该处停留,接受贡献和行乐,后赴和林万安宫。

  • 哈孜伯克

    ①叶尔羌汗国官名。阿拉伯语qazi音译,意为根据伊斯兰教法进行审判的法官,由伊斯兰教人士专任。 ②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译哈滋伯克、哈子伯克。维吾尔语。职司办理一切刑名事务。乾隆二十四年(175

  • 浑州

    唐羁縻州名。故址在今陕西延安北延水旁。唐仪凤(676—679)中,附唐之吐谷浑部落自凉州徙此,因以置州,隶延州节度使。

  • 杨公满

    ?—1572明代广西府江壮、瑶人民起义首领。隆庆年间(1567—1572),府江两岸壮、瑶百姓不堪忍受官府压榨,怨声鼎沸。与杨钱甫等号召群众武装起义,先后攻陷荔浦的坊郭、平乐的乐山、峰门、南源等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