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恤土尔扈特部众记
碑铭。乾隆三十六年(1771)立。是年,承德普陀宗乘之庙落成,会土尔扈特渥巴锡率众自俄回归祖国入觐承德,弘历以其部众已妥为安置,赏赐有加,因作是记以纪其事,碑文以满、汉、蒙、藏4种文字镌刻。叙其实施安置和抚恤的各种措施。有关土尔扈特东归人户数,文中也有具体记载。是研究土尔扈特历史和清朝政府民族政策的珍贵史料。碑今仍存于承德普陀宗乘之庙中。
碑铭。乾隆三十六年(1771)立。是年,承德普陀宗乘之庙落成,会土尔扈特渥巴锡率众自俄回归祖国入觐承德,弘历以其部众已妥为安置,赏赐有加,因作是记以纪其事,碑文以满、汉、蒙、藏4种文字镌刻。叙其实施安置和抚恤的各种措施。有关土尔扈特东归人户数,文中也有具体记载。是研究土尔扈特历史和清朝政府民族政策的珍贵史料。碑今仍存于承德普陀宗乘之庙中。
1893—1932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和百色起义领导人之一。原名秉吉、秉乾,又名韦萃。广西东兰县人。壮族。青年时为寻求革命道路,曾赴长江下游各省考察民情,并拜会孙中山和廖仲凯。1916年参加护国军,讨伐
亦称“服务婚”、“劳役婚”。男子替岳家服劳役以换取其女为妻的婚姻形式。始于母系氏族繁荣期。其时,对偶婚已演变为夫从妻居婚,妇女系农业生产主力和社会家庭的核心,男子在妻方须辛勤劳作,方能巩固其丈夫的地位
即“徒单克宁”(1892页)。
见“六部奚”(382页)。
旧时鄂伦春族的他称。亦称麒麟、齐凌、乞林、奇勒尔等。来源有三说:一说因清代鄂伦春族与别族商贾互市地点名齐凌而得名,音转为“麒麟”;二说因其散处大、小兴安岭中以捕猎为业,与“林木中百姓”、“树中人”一样
土家族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过此节。传说土家士兵在一次征战中,途遇河水暴涨,涉水难行,恰有水牛游来,大家拉着牛尾巴过了河。人们遂定此日,即四月十八日为节。杀猪祭祖,宴请宾客。女儿回娘家,女婿拜岳父母
契丹地方官署名。一记为转运使。掌管西京道(治在大同府,今山西大同)财政。此计司不同于中原之计省,不主全国财政,《辽史·百官志》称:“四京随宜设官,为制不一。”上京称盐铁、中京称度支、东京称户部、南京称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传说盛行于战国时期。始见《楚辞·天问》。相传,她搏黄土作人,始有人类。她人面蛇身,一日可70变。与伏羲相婚,繁衍人类。因置婚姻,后祀为皋禖之神。曾为人类炼五色石补天,折鳌足支
见“贺真城”(1778页)。
见“始波罗”(15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