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萨·索南乔郎
即二世班禅。全称竹白旺修索南乔吉郎布。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名僧。藏族。后藏恩萨(今日喀则境内)人。初名支才贝吾。幼时灵异昭著,能追述前辈班禅事迹。被巴索曲结甘丹尺巴收为门徒,赐名索南乔郎。后从森巴洛垂贝巴等大德学得显密诸法,佛典教诫,衣钵真传,而成大德。移居后藏隐更寺,专事禅修,并在恩萨谷建玉顶寺,有僧徒16人,被派往各地弘法,自居恩萨曲吉颇章,亲撰嘉言,详注经论。曾为二世达赖受沙弥戒。明弘治十七年(1504),二月二十五日涅,法身藏于宝塔,供于隐更寺。后追认为班禅二世。
即二世班禅。全称竹白旺修索南乔吉郎布。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名僧。藏族。后藏恩萨(今日喀则境内)人。初名支才贝吾。幼时灵异昭著,能追述前辈班禅事迹。被巴索曲结甘丹尺巴收为门徒,赐名索南乔郎。后从森巴洛垂贝巴等大德学得显密诸法,佛典教诫,衣钵真传,而成大德。移居后藏隐更寺,专事禅修,并在恩萨谷建玉顶寺,有僧徒16人,被派往各地弘法,自居恩萨曲吉颇章,亲撰嘉言,详注经论。曾为二世达赖受沙弥戒。明弘治十七年(1504),二月二十五日涅,法身藏于宝塔,供于隐更寺。后追认为班禅二世。
书名。贵州地方志书。24卷。明王来贤、陈尚象修纂。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成书。内容记贵州省及各府州县的建置沿革、名胜古迹、政治、经济及少数民族的特殊风俗等。其中卷一、二记省会沿革、名胜、城廓、公署
傣语音译,意为“寨神”或“社神”。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原始宗教崇拜之一。披曼多为传说中的本寨建寨者或村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以木椿、石条立于村寨中心,为其神的象征。每年于栽秧前或秋收后举行隆重祭祀,祈求丰收
拉祜语音译,“卡”为“村寨”,“些”有“为公社作主”之意。旧时云南拉祜族地区的村寨头人。每个村寨皆有,原由群众选举产生,条件是热心为群众办事,为人公道,能说会道。负责管理寨中公共事务,下设“卡列”一至
古地名。在今甘肃天水县东、清水县南。春秋战国时为绵诸戎所居。秦向西扩张,降其众,设道以统治之。东汉省,魏改为县。
参见“駮马”(1782页)。
朝鲜族祭祀习俗。流行于延边等地区。今已不盛行。相传夏历二月一日,风神将携带女儿或儿媳降于人间,十五至二十日之间返回天庭。俗信风神带女儿来,则年内风大干旱;带儿媳来,则年内风调雨顺。故百姓往往于当院设坛
①(975—1046)辽中期学者。字休坚。契丹族。涅剌部人。为中书令萧安抟之孙。史载其幼好学,少时读书南山,博览经史,通习契丹、汉两种文字。为人正直,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奴为高价出手,闻之曰:“利已误
见“末哥”(247页)。
古代蒙古贵族饮宴习俗。源于金朝女真族旧礼。元太祖成吉思汗沿袭此俗,据《新元史·乞失里黑传》载:“太祖即位,乞失里黑、巴歹并封千户,赐号答剌罕,遇大宴喝盏。”。此为蒙古宫廷饮宴设司礼官之始。《道园学古录
?—1697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李佳氏。初任侍卫兼前锋参领。康熙十一年(1672),擢正红旗蒙古副都统。十三年,耿精忠叛,受命率军赴援浙江,听将军拉哈达调遣。后随宁海将军傅喇塔进师台州,初战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