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在后藏的最大寺院。又作扎西伦博寺等。寺名为藏语音译,意为“吉祥须弥”寺。初建时曾名“岗坚曲批”,意为“雪域兴佛”寺。常同拉萨三大寺并称为西藏四大寺。位于日喀则附近尼色山麓。明正统十二年(1447),在贵族穷结巴·霍尔班觉桑波等人资助下,由宗喀巴弟子根敦朱(即第一辈达赖喇嘛)创建。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第四辈班禅任该寺住持,大规模扩建后,成为历辈班禅住锡的母寺。内分4个扎仓、60个米村,无康村设置。曾规定僧人总数为3800名,多时曾达4400人。主建筑错钦大殿可容2000人,还有弥勒殿、度母殿、汉佛堂、印经院、历辈班禅灵塔、班禅居住的宫室、僧众居住的房舍等。建筑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沿山脊而下周边筑有1500余米围墙,俨似一座古山城。弥勒殿供奉的镏金铜弥勒佛像(藏语称“强巴”),高26.8米,堪与河北省承德大佛寺中的大佛和北京雍和宫的观音像媲美。汉佛堂为班禅跪接清朝圣旨场所,供有乾隆帝画像和道光帝牌位。寺内收藏有皇帝赐的金册,金玉印玺、封诰敕书及珠宝、刺绣、古瓷等珍贵文物。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曾遭到廓尔喀入侵者抢劫。清朝派福康安大将军等率师进藏将侵略者驱出后,索回重要部分。因历辈班禅系西藏地方主要政教首脑之一,自有皇帝所封庄园、牧场、农牧奴,还有所属分寺,班禅在该寺内设囊玛岗(意侍从室或内务府)机构进行管理。1923年,第九辈班禅被迫逃至内地,该机构随之内迁,并曾改称堪布会议厅、行辕等。该寺及原囊玛岗的政教权力和经济收支等,概被原西藏地方政府接管。

猜你喜欢

  • 巴尔楚克

    清代新疆地名。 ①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乾隆二十三年(1785),设巴尔楚克军台,位于今新疆巴楚县东南比力克勒克里,又作巴勒克勒克。此三地名为同名异译。 ②见《清朝续文献通考》。道光十二年(183

  • 烘和罗鄂笼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新疆识略》等书作崆郭罗鄂伦。或作洪郭尔鄂笼。因当地土黄,多柔草故名。位于都兰哈喇山西北麓。原为中国设卡之地,后被沙俄侵占。即今哈萨克斯坦阔奴尔乌连。

  • 不彦七庆台吉

    见“布延彻辰汗”(471页)。

  • 史定

    越人。原为南越国揭阳令。元鼎五年(前112)秋,汉武帝发兵伐南越。闻汉兵至,率部降汉,反戈相向。南越灭后,被封安道侯。

  • 西宁办事大臣

    清朝派驻青海地方行政长官。一称青海办事大臣、管理青海事务大臣、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雍正三年(1725)置。由理藩院从散秩大臣、八旗护军统领、副都统及各部侍郎中简任。3年一换。办事大臣衙门内设司官

  • 乌登河卫

    见“兀的河卫”(111页)。“文东河卫”(388页)。

  • 荣全

    ?—1879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关佳氏,一等威勇侯那铭嗣子。咸丰元年(1851)袭爵,授二等侍卫。从征山东,以功迁头等侍卫。十一年(1861),出为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历喀喇沙尔办事大臣、伊犁参赞

  • 嘎古

    解放前京族的一种社会组织。由村内名望高的长者组成。负责推选※翁村(村长),处理“翁村”遗留事务。拥有一定经济实权,可对部分公田山林行使支配权。参见“翁村”(1895页)。

  • 堂帖

    辽代官吏的临时任命状。辽代对契丹人和汉人实行两元的统治方法。皇帝平时不居首都,一年四季各有※捺钵。契丹人的事务,皇帝于驻跸处就地办理。汉人的事务,用皇帝的名义委中书省在首都代行。除拜官吏第一步则止行堂

  • 堂马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藏族地区百姓给土司官寨支应的一种差役名。主要有背水、扫地、放牧、短程背运、传呼口信等,在中司官的指挥下,由寨首率当差百姓,每次每寨出7至9人,服役10天,1年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