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打木球

打木球

回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俗称“打毛蛋”(或“赶毛蛋”)、“打篮子”。流行于宁夏、甘肃、河北等回族农村。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它与曲棍球有相似之处。球场长30米,宽20米(民间以宽阔平坦即可),有中场线,场地两端各有一个宽3米、高0.5米的木制球门,呈半圆形。比赛双方各5人出场,手持一根长60厘米、直径7—8厘米的木棒(民间或有用牛肩胛骨者),击球部位呈斜角形。木球一般是10厘米粗、8厘米长,两端削成椭圆形(民间或用线缠绕成球,俗称“毛蛋”)。球一触地,即改变方向,故难度极大。参加者多青壮年或少年男子。棒子粗细和木球大小,由使用者年龄大小而定。成年人喜欢用粗重棒和小而硬的线球。比赛分上下两场,每场10分钟。以进球多少决定胜负。负方要受到惩罚,由胜方一人在端线用棍将球击出,负方队员从端线喊着“嗦儿”,将球捡回来,中途不准停留,直至胜方每个人对败方每个人惩罚完毕即告结束。

猜你喜欢

  • 吉雅泰

    1901—1968又化名吉岱峰、王西、赵福等。内蒙古土默特旗三两村人,蒙古族。8岁起读私塾,1915年入土默特高等学堂。“五四”时期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参加和领导学生反帝爱国运动。1920年入归绥中学

  • 萧查剌阿不

    西辽大臣。名又记作剌阿不。契丹族。辽亡前,天祚帝朝,官同知枢密院事。保大四年(1124),见天祚帝大势已去,随耶律大石西迁,在起儿漫(故址在今乌兹别克克尔米涅),立大石为帝,建西辽。受任兵马副元帅,随

  • 秽貊

    即“貊”(1732页)。

  • 骆民

    参见“骆越”(1782页)。

  • 素图

    ?—1731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富察氏。三等男斐雅思哈之孙,都统素丹之子。康熙四十年(1701),袭父爵三等轻车都尉,任护军参领。五十四年(1715),以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策妄阿喇布坦入掠哈密北境

  • 八旗童生

    参见“八旗生员”(28页)。

  • 平埔人

    部分台湾高山族的称谓。清代亦称“平埔番”。主要散布在台湾西部和北部沿海平原及浅山。因其大多居于较为平坦的地区,故名。过去有人将其分为若干支:凯达加兰人,分布在基隆、淡水及台北附近;噶玛兰人,分布在今宜

  • 拓跋禄官

    ?—307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力微少子。晋惠帝元康四年(294)即位后,将国人分为三部,自居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北,濡源(今河北东北部滦河上源)之西,为东部;兄拓跋沙漠汗子拓跋猗㐌居代

  • 撒和

    见“撒花”(2490页)。

  • 章罗晋巴阿齐

    清代后藏地方官员。藏族。章罗晋为家族名,系后藏协噶尔宗著名家族之一。雍正四年(1727),以后藏戴本身份,与颇罗鼐一起反对阿尔布巴,为康济鼐复仇。兵败江孜,与颇罗鼐率军从白朗宗转哲库,继败退萨噶。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