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披甲

披甲

清代八旗兵的俗称。旗制规定:凡年满18 (初期定为15、16),或身高五尺以上者,即可选充。几丁抽一为兵,则视各时期需要而定。清太宗皇太极时代(1626—1643年在位),曾规定满洲牛录各以三丁抽一,以60名为常数。其中或多或少,务于3人中选取1人。他牛录甲虽有余,亦不许补不足者。清中叶,京旗各旗分佐领下甲额,大致约束在30副左右。应选者,必须通过马箭、步箭考试,名曰验缺。被选中者称为披甲。一般先补马甲(骁骑营兵)或步甲(步军营兵),落选者则退居※余丁。披甲就是当兵,可以穿戴盔甲出入战阵,或守卫宫廷。

猜你喜欢

  • 达斡尔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亦作达呼尔、达胡尔、达古尔、达瑚哩、打虎儿、打狐狸,皆同音异译,意为“种田的人”。始见于清康熙五年(1666)。清有别称“爱门人”。有说16世纪时史载之“达奇鄂尔”部即达斡尔。新中国

  • 好王

    即“美川王”(1761页)。

  • 郁即长官司

    明代四川地方土司名。永乐四年(1406,一说元年)置。隶属叠溪千户所,设流官、吏目各1员。辖地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境。长官由当地望族郁氏出任。郁氏,洪武十五年(1382)归附明廷,被命为长官司长官。

  • 拜巴噶斯

    ?—1640明末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博尔济吉特氏。卫拉特汗博贝密尔咱孙,哈尼诺颜洪果尔之子。初游牧于额敏河与伊犁河沿岸,后逐渐迁至乌鲁木齐地区。16世纪末17世纪前期,为卫拉特“楚固拉干”(会盟)

  • 杨难敌

    ? —334东晋时前仇池国君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杨茂搜长子。晋建兴元年(313),被晋宗室南阳王司马保委为征南将军。后受父命率军救援梁州刺史张光攻杨虎,因与光有前怨,又受虎重贿,遂

  • 杭海岭

    元代山名。又译沆海山。今蒙古国杭爱山。蒙古诸部统一前,为乃蛮部游牧地。宋嘉泰四年(1204)兵败,并于蒙古。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后,为右手万户博尔术辖地。元代为岭北军事要冲,博尔术孙玉昔帖木

  • 斛斯氏

    高车姓氏。本漠北高车一部落。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述:“斛斯氏其先居广漠,代袭莫弗大人,号斛斯部”。归北魏后以部名为氏。原作斛粟氏,后改斛斯氏。初居于代北(今山西恒山及河北小五台山以北地区)

  • 中俄伊犁条约

    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称《里瓦几亚条约》、《利洼府条约》。1871年(清同治十年)六、七月间,俄国乘阿古柏之乱,出兵强占伊犁。1877年(光绪三年),阿古柏之乱平。次年派钦差大臣崇厚出使

  • 忽都虎

    蒙古国开国功臣。又译忽都忽、胡土虎、失吉忽秃忽,汉人称胡丞相。塔塔儿氏。宋庆元二年(1196),本部为金军及蒙古军所败,被获,为成吉思汗母月伦收为养子,后随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以善射著称,享“那颜

  • 都功德使司

    见“功德使司”(4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