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拓跋猗卢

拓跋猗卢

?—316

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沙漠汗子。有勇略,善统军。晋惠帝元康四年(294),叔拓跋禄官即位,分国为三。次年,奉命统领西部,居定襄之盛乐故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是岁,南掠并州(今山西境),迁杂胡北徙云中、五原、朔方。又西渡河击匈奴、乌桓诸部,自杏城以北八十里,迄长城原,夹道立碣,与晋分界。西晋辖区汉人归附者日增。兄拓跋猗㐌、叔禄官相继卒,遂于怀帝永嘉元年(307),总摄三部为一统。四年(310),遣侄拓跋郁律率骑2万,助晋并州刺史刘琨大败白部鲜卑及铁弗匈奴,受封大单于、代公,并求晋割让陉北马邑、阴馆、楼烦、繁畤、崞5县。其地东接代郡,西连西河、朔方,方数百里,乃徙10万户以充之,疆域扩大,势力益炽。六年,遣长子拓跋六修等率军为前锋,亲统20万众作后继,击败前赵刘聪军于晋阳。愍帝建兴元年(313),以盛乐为北部,修故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为南部,并于灅水之阳黄瓜堆筑新平城(小平城),令六修镇之,统领南部。三年,受晋封为代王,置官属,食代、常山2郡。明刑峻法,诸部民多以违命得罪。四年(316),欲废长立幼,以少子拓跋延明为嗣,与六修有隙,召征不至,遣军讨之失利,乃微服逃匿民间,寻为六修所杀。道武帝天兴(398—404)初,追尊穆皇帝。

猜你喜欢

  • 巴尔呼

    见“巴尔虎”(408页)。

  • 旺布

    ?—1742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一等台吉※巴朗长子。康熙三十一年(1692),父卒,次年,袭札萨克一等台吉。三十五年(1696),扈从康熙帝征准噶尔部

  • 圣祖御制崇福寺碑

    呼和浩特清代石碑。俗称记功碑。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石碑为两块,分立于呼和浩特崇福寺(小召)院内正殿前左右侧的两座亭子里,称御碑亭。每座碑亭有8根柱子,上盖八角瓦顶。碑立于基石上,高达3米余,

  • 纳花

    傣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最高封建政权中的统兵官(“右榜大元帅”)。受※召片领命参加议事庭会议,为议事庭组成人员。地位次于“四大怀朗”(官名),为“八大卡贞”(官名)之一,在代表等级地位的※“田官

  • 叱卢乌孤跋

    晋代鲜卑叱卢部首领。见“叱卢”。(542页)。

  • 盆奴里国

    辽代女真五国部之一。一作蒲奴里、喷讷,金称蒲聂部,清文献作博诺、富珠哩、富奴里。《满洲源流考》谓:盆奴,满语(女真语),雹也。明、清以来一般认为,今黑龙江省境汤旺河下游汤原县治隔河相对的香兰乡双河古城

  • 桑植上峒长官司

    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先世为宋末柿溪宣抚使向克武。明宣德四年(1429),以柿溪宣抚使向仕金2子争夺继承权,遂置上下2峒长官司使分辖之。以向仲贤任上峒长官,定3年进京朝觐一次。万历二十八年(1600

  • 雷再浩

    ?—1847清道光朝湘桂边区瑶民起义首领。湖南新宁县黄卜峒人。瑶族。出身农民家庭,曾参加道光十六年(1836)蓝正樽领导的瑶山八峒起义,失败后,与广西全州庄塘村汉族李世德等在湘桂边界组织“棒棒会”,广

  • 乌稽部

    见“窝集部”(2297页)。

  • 承安

    金章宗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英孝皇帝完颜璟年号。1196—1200,凡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