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摩诃衍

摩诃衍

唐代敦煌禅宗名僧。又译摩诃衍那,梵语意为“大乘”,故汉文史籍又称其为大乘和尚。汉族。公元8世纪下半叶人。久居敦煌,宣讲佛教顿悟学说,声闻吐蕃。唐建中二年(781),被赞普赤松德赞迎至吐蕃,居10余年,传播大乘顿悟禅宗,盛极一时,成为汉地佛教在吐蕃的代表人物。从教者甚众,赞普姨母、王妃及苏毗王子为首的大臣多人,均从其学,并出家为僧。致使吐蕃原信仰印度中观兼密宗,提倡“渐悟”的僧人遭到冷落,桑耶寺供施中断,故为该派所反对,两派观点尖锐冲突。贞元八年至十年(792—794),在赤松德赞主持下,代表汉地佛教与莲花戒代表之印度佛教展开辩论,即所谓“顿渐之诤”。汉籍载顿门派获胜,藏史谓渐门派被赤松德赞宣布获胜。十年(794)返回敦煌,继续宣讲禅宗顿悟说,许多居敦煌之藏族僧人仍从其听闻佛法。所传顿悟禅宗流传于吐蕃,影响后世。

猜你喜欢

  • 巴尔肯

    达斡尔语音译,“神”之意。亦译作“巴尔汗”。达斡尔族旧时信奉萨满教,凡供有偶像的神,都称为某某巴尔肯,如霍卓尔·巴尔肯(祖神)、吉雅其·巴尔肯(命运神)等。凡不供奉偶像的,一般不称巴尔肯,如他们普遍崇

  • 北得里

    “得里”,契丹语。原为辽太祖※弘义宫所辖一级机构名称,后亦作宫卫下一具体单位※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和※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的名称。北得里为辽兴宗※延庆宫下之一抹里。是宫下另一抹

  • 万俟仵

    北魏末关陇人民起义军将领。又作万俟行丑。族属匈奴。参加万俟丑奴领导的高平镇(今宁夏固原)起义,任仆射。孝庄帝永安三年(530)三月,受命与大行台尉迟菩萨率兵攻魏军,自武功(今陕西武功县)南渡渭水,拔栅

  • 俍目

    参见“俍人”(1687页)。

  • 达赛

    僜语音译。解放前西藏察隅地区僜人使用的一种农具。多选用树枝简单加工制成。圆柱状,长约40厘米,直径约3厘米,一端削尖。用以除草和松土。铁器传入后开始安装长约10厘米的铁嘴,劳动工效大大提高。

  • 胡母思山部

    见“忽母思部”(1489页)。

  • 循化

    地名。在青海省东部。东接甘肃临夏,南临甘肃夏河及青海同仁,西依尖扎,北隔黄河与化隆、民和相望。殷周时为羌戎之地,秦为塞外地,西汉为金城郡河关县地。东汉金城郡废,河关县改属陇西。晋复为河关县地,又为临津

  • 卫律

    汉代匈奴将领。长水胡人。生长于汉地,初仕汉。经协律都尉李延年举荐,出使匈奴,后以延年因故被诛,恐遭牵连,降匈奴,受重用。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受匈奴且鞮侯单于命,案治汉使苏武事,劝苏武归降匈奴,

  • 毕利

    蒙古族吹管乐器。亦称毕利古,蒙古语言译。汉族称之为蒙古角、大号筒、大长角号、小长角号。源于藏族,藏语称为“筒钦”(意为大号),在寺庙中使用。明代西藏画师所作《八思巴唐卡画传》中,有一轴表现元朝帝师※八

  • 头克汗

    ? —1718清代哈萨克汗。一译脱卜柯依汗、泰吾坎汗。※扬吉尔(江格尔)汗子。长驻塔什干。派遣有名望代理人分管所属3个“玉兹”(区划名称)。执政时,首创把哈萨克古老氏族习惯法汇集成成文法《头克汗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