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撂档子

撂档子

赫哲族旧时的丧葬祭仪。俗称“送魂”。亦作“了档子”。“档子”,赫哲语音译,指人死埋葬后,其晚辈仍将死者生前用的被褥放在原处,晚铺开,早叠起,炕上供着斟满酒的杯子、烟袋、食物等,供其享用。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举行时间视死者家庭经济状况定在1周年或2周年、3周年时,穷人家多在百日后办理。完毕,撤去“档子”,晚辈脱去孝服,故称“撂档子”。仪式隆重,多用苇席或白布搭棚,用木做一“木古法”(人偶)代表死者置于棚内;也有不搭棚的,仅在死者住的地方置一“木古法”。届时,给“木古法”上供品,点香烧纸,请送魂萨满在其旁跳神3日,死者子女在头天要跪在一旁,听萨满与死者通话。第三天晚上,将“木古法”放在雪撬上,送魂萨满边敲神鼓边唱送魂歌;手擎木制神鹰,以供死者骑着从阴间“返回”。送魂(指第二灵魂,称哈尼)时,萨满站在高处或搭的高架上,向西方射3箭,指示死者灵魂去阴间的方向。3箭射完,萨满声称死者灵魂已护送到阴间。最后是死者家属在墓地处理“档子”物和脱孝服。“档子”物早年全部烧毁,后改为将其在火堆旁绕一圈表示已烧掉了,然后送给他人。孝子脱孝服不能自已动手,请别人代脱。如死者有妻子,脱孝服后即可改嫁。还流传,如死者妻子有过对其不忠,死者灵魂不见血不走,于是其亲戚、家人要把她的嘴或鼻打出血,用刨花蘸一点血夹在“木古法”腋窝,认为这样死者灵魂才肯离去。解放后,此俗已不存在。

猜你喜欢

  • 思州安抚司

    见“思州宣慰司”(1659页)。

  • 斡脱罗儿

    见“兀提刺耳”(111页)。

  • 札萨克达喇嘛

    清代驻京以及蒙古地区佛教僧职名。清代蒙古寺庙较多地区或按所在行政区划或跨越行政区,置喇嘛印务处于某一大寺,设掌印札萨克达喇嘛,处理所辖地区政教以及寺与寺之间事务。也是当地政教合一的掌权者。京师设掌印札

  • 崇祥院

    见“崇祥总管府”(2061页)。

  • 阿庐朵里

    即“阿鲁敦”(1218页)。

  • 三山浦

    古地名。即今辽宁大连市附近之三山岛。贞观二十二年(648),唐太宗征高丽,命陕州和莱州刺史储粮械于此。

  • 庆麟

    清朝大臣。蒙古镶黄旗人。班第孙,巴禄之子。乾隆四十八年(1783),授命赴西藏办事,任驻藏帮办大臣。五十三年(1788),廓尔喀兵扰犯藏边,办事不力,听任萨嘉呼图克图及达赖喇嘛之言,私与巴勒布讲和,革

  • 至宁

    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年号。1213年五-八月,凡1年。

  • 沙马部

    见“沙马宣抚司”(1130页)。

  • 善福寺

    见“真寂庙”(18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