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里
见“纳若”(1266页)。
见“纳若”(1266页)。
见“波罗河卫”(1517页)。
又称侗台(侗泰)语族或黔台语族。汉藏语系语族之一。包括壮傣、侗水、黎、仡央4个语支。壮傣语支又称台语支,包括分布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和海南省的壮语、布依语、傣语和临高语。在国外有泰国、
羌族古史传说中的部落名,又称戈人。今四川阿坝、甘孜地区藏族称其为藏族一支。岷江上游早期居民,时已进入农业社会,知用牛曳犁耕田。善于治水。人死实行石棺葬,故今羌族中称石棺葬为“戈基朵补”意即“戈人的墓穴
本称《纪年》,亦称《汲冢纪年》。书名。西晋武帝时(265—290)在汲郡(治今河南汲县西南)战国魏襄王墓中发现的以竹简写成的魏国编年史。原有13篇。记上起黄帝(一说起自夏、殷、周),下迄魏襄王二二年(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悦里为※伯德部下之一石烈。
成吉思汗行宫之一。名又作哈连徒、虎图泽、哈澧氻海子。设于萨里川(今克鲁伦河上游西)。成吉思汗奥鲁(后方老小营)设此。《元史》谓成吉思汗卒于此。清代该地称噶老台泊、哈老台泊。
1839—1893清朝大臣、史学家。江苏吴县人,字陶士、号文卿。同治(1862—1874)年间中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出督湖北学政,历典陕西、山东乡试,继迁侍读,视学江西。光绪七年(1881)任内阁
13世纪藏族翻译家。首次将印度檀丁的修辞学名著《诗镜》全文译成藏文。之后,其弟邦译师洛卓丹巴首先以此书讲学,西藏遂开学习《诗镜》之风。继之,藏族学者纷纷注释原文,并结合藏族语言特点,形成自己的修辞学著
明代傣族土司名。成化二十年(1484),析木邦地置孟密安抚司。万历十三年(1585),升为宣抚司。据《天启滇志》载:成化(1465—1487)间,夷目思歪据宝井叛,木邦占夺其地,都御史程宗奏设猛密安抚
汉西域大宛国王。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因兄毋寡被杀,汉贰师将军李广利等扶立其国贵人昧蔡为王。后大宛贵人相约杀昧蔡,拥其为王。即位后,遣子入侍汉廷,并与汉约定,岁奉献天马2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