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施秉县

施秉县

县名。位于贵州东南部。元朝时,置偏桥中寨蛮夷军民长官司、德胜寨偏桥四甲等处长官司、施秉前江等处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明洪武五年(1372),以偏桥中寨故地置偏桥长官司,以施秉前江故地置施秉蛮夷长官司,属思南宣慰司。二十三年(1390),在镇远州地置偏桥卫,隶湖广都司,始筑城。永乐十二年(1414),施秉、偏桥两长官司均改属镇远府。正统九年(1444),改施秉司置县(后称胜秉)。天启元年(1621),省施秉县。崇祯四年(1631)复置。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以偏桥、镇远2卫由湖广改隶贵州。二十六年,裁卫入县,移县治于卫城,于旧治地置胜秉县丞,属施秉县。民国25年(1936),省胜秉县丞,并施秉县。境内有苗、汉、侗等民族杂居。

猜你喜欢

  • 傅统先

    1910—1985当代知名社会科学家。原籍云南澂江,生于湖南常德。回族。1932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哲学系毕业,著《认识论》。1942年取得圣约翰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48年赴美,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哲

  • 围场

    清帝王和八旗官兵狩猎习武的场所。八旗官兵向以狩猎肄武,演练骑射,服劳训练,故素来重视围场的建立和治理。早在后金天聪(1627—1635)间,即已设有官方控制的围场(天聪九年、1635,定莽古济公主与额

  • 斡东

    土族语音译,意为“灵轿”。即木制轿式寿材。旧时青海互助、同仁等地土族葬具。人死后,用其抬至火葬地,将尸体面西置于事先用120片土石块砌成的火化炉灶上,砸碎斡东,以柏树枝点火焚化之。制作精致,尤以老年人

  • 土俗书

    参见“方块壮字”(390页)。

  • 亦怜真班

    ?—1354元朝大臣。一作懿怜真班,唐兀人。知枢密院事暗伯之子。历仕仁宗,英宗、泰定帝、文宗,宁宗和顺帝6朝,延祐至至顺年间(1314—1332),先后任翰林侍讲学士、同知通政院事、唐兀亲军都指挥使、

  • 晾马

    蒙古族控马、吊膘之方式。蒙古族自古以畜牧、狩猎为业,马匹与其衣食住行密不可分,特别是在围猎、作战中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其战士一般都备有两三匹强劲的战马,或长途奔袭,克敌制胜,或迅速撤退,使追兵望尘莫及,

  • 色达

    独龙语音译。云南贡山独龙族地区解放前使用的一种原始磨谷器。是由一大一小两块未经加工的天然石块组合而成,大的一般长约50公分,宽约30公分,厚6—7公分,小的为直径6—8公分的椭圆或圆形的鹅卵石。使用时

  • 白纛

    内蒙古锡林郭勒、鄂尔多斯、喀尔喀等地所供奉之祀神仪物。《蒙古秘史》、《蒙古源流》、《黄金史》都有“九斿白旗”的记载,据说是神矛。在金刚宝矛之下装着圆盘,圆盘上钻有8眼,每眼有白缨。四面四角共有8个陪纛

  • 六番招讨使司

    元代宣政院所辖吐蕃等路地方官署名。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命乌思藏高僧八思巴国师(后升号帝师)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二十五年(1288),改总制院为宣政院,仍以帝师领院事。宣政

  • 土州同知

    官名。州同知为知州的佐贰,明代亦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部分土州置此官,以当地首领为之,秩从六品。颁给敕书、铜印,赐以冠带。为中央朝廷守疆土,抚土民,修职贡,交租赋,听征调。其考核、承袭、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