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佑寺木碑文
碑铭。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边将军兆惠撰。记述作者自乾隆二十三年(1758)起,奉命率师征讨大小和卓木经过。于喀喇乌苏之战记叙尤详。是研究平定布拉尼敦、霍集占叛乱的第一手资料。碑原立于叶尔羌(今新疆莎车),今已不存。
碑铭。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边将军兆惠撰。记述作者自乾隆二十三年(1758)起,奉命率师征讨大小和卓木经过。于喀喇乌苏之战记叙尤详。是研究平定布拉尼敦、霍集占叛乱的第一手资料。碑原立于叶尔羌(今新疆莎车),今已不存。
见“新盟”(2375页)。
见“蜀李书”(2366页)。
720—794唐代佛教高僧。原籍西域。后因祖父徙居扶风郡凤翔(今陕西凤翔县),遂称凤翔人。俗姓石。至性悬解,明智内发,大璞不耀。30岁时入蜀,谒无相大师,利根顿悟,深得大师器重。后德充慧广,郁为禅宗。
?—759唐代回纥汗国第二代可汗。药罗葛氏。※怀仁可汗骨力裴罗之子。原称磨延啜,又称葛勒特勤或葛勒可汗。有勇谋,善用兵。唐天宝二年(743),奉父命捕斩后突厥汗国乌苏米施可汗。次年,父称汗,受命西讨葛
①亦作“忽土”。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与人同受福”及“福祐”等意。金代有以此命地名及人名者。如金上京会宁府(治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南白城),有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伐辽誓师之地汉名“得胜陀”,女真语为
契丹语官名。初为地方组织※弥里(相当于“乡”,或更下一级单位)之长官;后弥里长官改为※辛衮。
?—1717清初将领。字栋宇。甘肃西宁(今属青海省)人。回族。少年习武,弱冠从戎,隶甘肃总兵孙思克麾下,驻防河西凉州(今武威)一带,骁勇善战,由行伍补把总,迁千总。康熙十二年(1673),随孙思克等平
即“大瑟瑟”(89页)。
文集名。一名《李文饶文集》,又名《李卫公文集》。唐李德裕(787—850)撰。20卷,别集10卷,外集4卷。德裕字文饶,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子。以荫补校书郎,迁监察御史。武宗时,任门下侍
唐代招抚契丹所置州名。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首领窟哥举部附唐,唐置松漠都督府,以大贺氏八部之一伏部中分离而置匹黎州,以原部辱纥主(部落首领)为刺史以统之,隶松漠府。武则天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