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节度使
即五代宋时曹氏归义军节度使。后梁乾化四年(914),曹仁贵取代敦煌国天王※张承奉。贞明三年(917),后梁改敦煌国为归义军,仁贵任归义军节度使,是为一世。六年(920),曹议金接任曹仁贵政权,同光二年(924),被后唐封为归义军节度使,以后世袭罔替,至七世曹延禄。宋咸平五年(1002),曹宗寿继任,传至其子曹贤顺终止。共九世,凡117年,其谱系及在位时间:
即五代宋时曹氏归义军节度使。后梁乾化四年(914),曹仁贵取代敦煌国天王※张承奉。贞明三年(917),后梁改敦煌国为归义军,仁贵任归义军节度使,是为一世。六年(920),曹议金接任曹仁贵政权,同光二年(924),被后唐封为归义军节度使,以后世袭罔替,至七世曹延禄。宋咸平五年(1002),曹宗寿继任,传至其子曹贤顺终止。共九世,凡117年,其谱系及在位时间:
①见“耶律仁先”(1307页)。 ②见“萧奉先”(1995页)。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辽代,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劳骨为辽圣宗※兴圣宫下之一抹里。又《辽史》有“劳骨宁”一词,为人名
见“忽里勒台”(1490页)。
见“乙失钵”(4页)。
清代一种随旗行走、无固定职事的官员。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中均有,其品秩高下、待遇厚薄参差不一。清代无实职而有爵俸,有职位却无实权者,原属“闲散世职”。其中有“不掌图记(印信)”的佐领(正四品武官)属年
辽圣宗时屯田戍边的一种田制。是时沿边各置屯田戍兵,以种田积谷代替军饷。规定诸屯田在官斛粟不得擅贷,在屯者力耕公田,不输税赋,是为公田制。
官名。明代所置京卫、外卫指挥使司设有指挥同知,低于指挥使,秩从三品。在少数民族地区亦以此名义授当地首领,赐给印记、诰命、冠带、准世袭。令其守卫疆土,安抚土民,依例朝贡,服从征调,不纳租赋。清沿明制,在
明代西蒙古法规。亦称《旧卫拉特法典》,以别于1640年的《蒙古卫拉特法典》(《察津毕其格》)。法典全文已失传,现仅存8个片断,载帕拉斯《蒙古民族历史资料集》。据其内容,史界一般认为制订于瓦剌四部(即四
见“賨人”(2294页)。
西域古地名。见明《边政考》、《西域土地人物略》、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秦边纪略》等。清《康熙皇舆全图》作乌鲁母齐。《乌鲁木齐杂记》云:乌鲁木齐旧地在今城北40—50里,近孤木地屯处。即今新疆乌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