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璮之乱
反元事件之一。李璮,字松寿,潍州(治今山东潍坊)人。元太宗三年(1231),袭父李全职,治益都行省,专制山东30余年。中统元年(1260),加封江淮大都督。三年二月,乘忽必烈汗与弟阿里不哥为争帝位连年争战之机,起兵反,献涟、海等3城于宋,攻益都,据济南。为史枢、阿术所败,退守济南。被右丞相史天泽及诸王哈必赤军所围困。七月,粮尽兵乏,投大明湖,不死,被俘,斩于军前。
反元事件之一。李璮,字松寿,潍州(治今山东潍坊)人。元太宗三年(1231),袭父李全职,治益都行省,专制山东30余年。中统元年(1260),加封江淮大都督。三年二月,乘忽必烈汗与弟阿里不哥为争帝位连年争战之机,起兵反,献涟、海等3城于宋,攻益都,据济南。为史枢、阿术所败,退守济南。被右丞相史天泽及诸王哈必赤军所围困。七月,粮尽兵乏,投大明湖,不死,被俘,斩于军前。
封建专制时代帝王之姓氏。如明王朝为“朱”姓,清王朝为“觉罗”姓。凡君临天下者,即将其宗族之姓抬为国姓,并且以之赐人(如郑成功,曾冠姓为朱成功,俗称国姓爷)。《清朝通志·氏族略》载:“宗室觉罗……国姓也
西域古地名。见《汉书·西域传》。《魏略·西戎传》作龙堆。即今新疆罗布泊东北白龙堆。为东北走向的长条高地,蜿蜒如龙,其上布满灰白色碱块,如龙鳞,故名。为古丝绸之路上的艰险路段。
见“鄂伦春族”(2052页)。
清朝对裕固族首领的称号。康熙年间(1662—1722),清政府将裕固族划分为“七族”部落,各设正副头目,册封其总头目为“七族黄总管”,赐黄袍马褂和红顶蓝翎帽,并分授各部落头目以“守备”、“千总”、“把
见“仓央嘉措”(321页)。
①民市的别称。包括官市结束后民间的自由贸易、月市(小市)等集市贸易以及贡使在馆驿与民间的贸易等,详“民市”(666页)、“月市”(373页)、 “贡市②”(993页)。 ②指被统治者禁止的私下贸易。中
布朗语音译,意为“男到女家过婚姻生活”。20世纪80年代以前,云南西双版纳布朗族中流行的从妻居婚姻习俗。青年男女举行“节”礼(成年礼)后,经过恋爱订婚,男青年就可与未婚妻同居,布朗语称“都尔苦戛”。有
即“他漏河”(574页)。
见“巴达哈伤”(414页)。
见“叶密立”(5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