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条边
清代东北封禁地区界线。俗称柳条边、条子边、柳墙等。满族贵族夺得全国政权后,把盛京、吉林辖境部分地区视为“祖宗肇兴”之地。为保护“龙兴重地”,以固“根本”,严禁关内汉族等居民进入打猎、耕垦、采挖人参。同时,“以界蒙古”,防其肆行牧放,故插柳条结边为界。柳条边以土堆至宽、高各约3—4尺为堤,堤上每隔5尺插柳条3株,各株之间再以绳连结横条柳枝,即“插柳结绳”。土堤之外,挖口宽8尺,深8尺,底宽5尺边壕,以防行人越过。在交通冲要设边门21座(后减为20座),每门设防御1员,笔帖式1员,俗称“文武二章京”,下属满汉兵丁数十名,专司边门启闭,“盘诘往来行人”。走向大体沿明边墙。有“老边”和“新边”之分。“老边”又称“盛京边墙”,西南起自山海关,沿旧边墙西至法库境,由六家村北至西三台子,折东北过贾家屯古城堡,东行经北大、小李家窝铺、田家窝铺,达马千屯边门,又东行30余里,经开原城北诸屯至威远堡边门,东行过毛家窝铺、潘家屯、安静沟等屯之北,经十里河、八道冈子村北,达湾子沟出开原境,经抚顺东北,向南经凤凰城(今辽宁省凤城县),直达东南至于海。此段建于顺治年间(1644—1661),全长1900余里。“新边”南起辽宁省开原县威远堡,北达吉林市北法特东亮子山。建于康熙年间(1662—1722),全长690余里。其中“老边”在辽河流域,归盛京将军管辖;“新边”在今吉林省境,归宁古塔将军管辖。道光二十年(1840)后,东北边防弛禁,渐为陈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