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标语

标语

我国广东省部分汉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布在广东省怀集县西南部诗洞、永固、大岗、梁村、桥头等乡及封开县与上述地区毗连的长安、金装、七星等乡的部分村庄中。使用这种语言的约有七八万人。各地标语有些差别,但基本上可以通话。诗洞标语有20个声母和79个韵母;有6个舒声调和4个促声调。在它的9个元音中,仅a有长短对立;有—i、—u、—m、—n、—、—p、—t、—k八个韵尾,还有自成音节的m和。跟同语支的语言相比,它的声母明显简化,复辅音、唇化音、先喉塞音、浊塞音、浊擦音和清鼻音等声母已不复存在。韵母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低元音高化、唇化,所以它比其他语言多了几个圆唇前元音,而且这些韵母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标语的词以单音节和双音节的合成词居多。合成词的构词方式与壮侗诸语言基本相同,几乎每个音节都具有词汇意义。标语和本语族其他语言一样,词类没有表示性、数、格、体、式、态等范畴的标志和词形变化。语法关系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标语的主要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在动词谓语的后面。秦汉以前,操壮侗诸语言的先民居住在今广西、广东西部,贵州南部和云南东部这一大片地区,而讲标语的先民居住在这片地区的最东边。当时他们分布的地区可能比现在宽广,人口也比较多。自秦辟岭南,凿灵渠以通航运后,历代王朝经营岭南者多取道湘江、漓江、桂江到达梧州、广州这条路线。因此汉族移民居住在桂北、桂东一带的日渐增多,说标语的先民与壮侗诸族的先民被这一带的汉语区所阻隔,尤其是隋唐,侗水诸族先民陆续北迁之后,说标语的人与壮侗诸族的来往减少,标语除独自发展外,受周围汉语的影响也更多了。所以目前标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受汉语的影响较深,其变化之大较傣、泰、老挝等语言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标语中汉语借词的数量比本语族任何语言都多;以名词为中心的修饰词组,本语族各语言的修饰成份大都在中心成份的后面,而标语的修饰成份除形容词外,其余修饰成份都移到中心成份的前面去了。尽管如此,从发生学的观点来看,标语与壮侗诸语言的亲缘关系是无可怀疑的,在最基本的词汇中,有相当多的同源词;语法、语音系统大致相同,声、韵、调的对应关系比较明显,标语和侗水语支的语言,尤其是跟拉珈语的关系更密切一些。从侗水诸族古代分布和后来迁徙的情况以及这些语言之间的关系来看,说标语的人很可能是侗水诸族北迁后继续留在广东西部地区的孑遗。

猜你喜欢

  • 噶·伊西达吉

    卓尼藏族始祖。吐蕃赞普赤祖德赞(815—838年在位)时大臣。吐蕃人。相传奉命随军东移,驻防今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及四川若尔盖县黑河、白河、黄河汇流处(即今阿坝、松潘、若尔盖一带),任吐蕃征收赋税官,后

  • 哈喇塔勒

    清代新疆地名。见《西域图志》。《西域水道记》作喀喇塔拉。或作哈拉塔拉。为巴尔喀什湖南面荒漠地带东南的重要居民点。即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卡拉塔勒。

  • 铎辰

    春秋时赤狄的一支。分布在今山西长治市以东。与潞氏、甲氏、留吁、东山皋落氏等结盟,奉潞氏为盟主,联合长狄、白狄、众狄等共建北狄政权,向东扩展,不断与晋国发生冲突,称雄华夏诸侯。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

  • 循回

    撒拉族史称。见“撒拉族”(2493页)。

  • 意侯奢

    高句骊国官号。又作意俟奢、竟侯奢。见于《北史》、《周书》、《隋书》三史本传,列为高句骊国等级“大官”中之第五等,位于※“小兄”之下,※“乌拙”之上,与诸官分掌内外事。其他正史皆不载此名。

  • 忠顺夫人

    见“三娘子”(50页)。

  • 火者他只丁

    ?—1524明代土鲁番将领。正德八年(1513),哈密忠顺王拜牙即弃城投奔土鲁番,满速儿速檀遣其据守哈密。十一年(1516),明廷遣满哈剌三、写亦虎仙令其退出哈密,他索重赏,始以城归。次年,闻其弟火者

  • 功德使司

    元代官署名。亦称都功德使司。至元十七年(1280)置。设功德使,秩从二品,掌奏帝师所统僧人并吐蕃军民等事。二十五年(1288),改※总制院为※宣政院,以功德使司与宣政院之职能一致,故多由院使兼功德使,

  • 粘割贞

    ?—1218金大臣。本名抄合。西南路(治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招讨司人。女真族。粘割氏。大定二十八年(1188)进士。历教授、主簿,累迁河北大名提刑知事、泰定军节度副使、德兴治中、宣德州刺史。贞祐元年

  • 答鲁花赤

    见“达鲁花赤”(7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