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敦城
古城名。又作树惇城、赤水城。吐谷浑旧都。4世纪时吐谷浑所筑。因吐谷浑旧部“树敦”而得名。故址在今青海省曲沟(一说在共和县东南)。西魏恭帝三年(556),吐谷浑遭西魏凉州刺史史宁与突厥木杆可汗合击失此城,魏、突厥撤兵后,始返故地。隋大业五年(609),以其地置河源郡。唐时一度为吐蕃所据。天宝九年(750),金吾将军王难得等击吐蕃,至积石,虏吐谷浑王子悉弄参等还,复拔此城。
古城名。又作树惇城、赤水城。吐谷浑旧都。4世纪时吐谷浑所筑。因吐谷浑旧部“树敦”而得名。故址在今青海省曲沟(一说在共和县东南)。西魏恭帝三年(556),吐谷浑遭西魏凉州刺史史宁与突厥木杆可汗合击失此城,魏、突厥撤兵后,始返故地。隋大业五年(609),以其地置河源郡。唐时一度为吐蕃所据。天宝九年(750),金吾将军王难得等击吐蕃,至积石,虏吐谷浑王子悉弄参等还,复拔此城。
辽代部族名。辽天祚帝保大四年(1124)※耶律大石自立为王,率众西行,至可敦城(今蒙古哈达桑东),驻北庭都护府,召集该部等18部王众宣谕,誓复辽朝大业,获得支持,18部共出精兵万余归大石统率,致使大石
1827—1893清末教育家。号敬修。天津人。回族。幼年家贫,勤奋好学。咸丰六年(1851)中举。任直隶省容城县训导,曾协助知县清理多年积案,深享众望。后因奔母丧回家,弃官办学,广收学子,时称为“大书
即“爨宝子碑”(2591页)。
明代藏区官署名。洪武七年(1374)七月,由卫指挥使司升置。管辖卫(前藏)、藏(后藏)地区。按明兵部下属机构官员设置例,设都指挥1人,正二品;都指挥同知2人,从二品;都指挥佥事4人,正三品。因地处边疆
即“哈尔哈里克”(1642页)。
?—659唐代西突厥北庭可汗。名贺鲁。阿史那氏。※室点密五世孙,曳步利设射匮特勤劫越子。乙毗咄陆可汗时为泥伏沙钵罗叶护,统处月、处密、始苏、歌逻禄、弩失毕五姓部众,居多逻斯川(今额尔齐斯河上游)。贞观
明代西北羁縻卫之一。位于赤斤蒙古卫西南。汉为敦煌郡地。洪武三十年(1397)置,授其首领锁南吉剌思为指挥佥事。永乐元年(1403),偕兄答力袭进京朝觐,晋指挥使。自是,数遣使入贡。洪熙元年(1425)
地名。又作八思墩、八丝墩。明代撒里畏兀儿东迁所到达之地,在今青海省祁连县境内。明朝政府特颁发给其大头目管辖此草原的执照。广为流传的历史民歌对此地有如下描写:“走过了千佛洞(敦煌莫高窟),穿过了万佛峡(
汉代鲜卑地区山名,又作弹汙山。在今内蒙古兴和县东北、河北尚义县东南。东汉桓帝(146—167年在位)时,鲜卑大人檀石槐建鲜卑部落联盟,立庭于该山之歠仇水(又作啜仇水)上。后东西部大人皆归服。
铁勒诸部之一。又作多滥、多滥葛、多腊葛,元代汉文史藉作帖良兀、田列克、帖良古惕,明代称帖列固秃。游牧于薛延陀东,居同罗水(今土拉河)。先后附属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唐贞观二十年(646),薛延陀汗国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