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图六味泉
位于内蒙古巴林旗北部索博力嘎苏木北。“比图”蒙古语意为“密林”。林中有泉,方圆15米,池里有6个泉眼,每个泉眼喷出不同味道的水,有苦、辣、酸、甜、涩、咸6味,神密奇妙。传说清同治年间,达利喇嘛到此,见山清水秀,遂住下来,他是一位在寺庙学医获得曼兰巴学位的喇嘛,在住地挖了6眼小井,用井水为人治病。从此传开,后来掘井为池,洗浴治疗风湿、皮肤等病。
位于内蒙古巴林旗北部索博力嘎苏木北。“比图”蒙古语意为“密林”。林中有泉,方圆15米,池里有6个泉眼,每个泉眼喷出不同味道的水,有苦、辣、酸、甜、涩、咸6味,神密奇妙。传说清同治年间,达利喇嘛到此,见山清水秀,遂住下来,他是一位在寺庙学医获得曼兰巴学位的喇嘛,在住地挖了6眼小井,用井水为人治病。从此传开,后来掘井为池,洗浴治疗风湿、皮肤等病。
明初在东北所设※兀良哈三卫之一。自称“我着”。明初游牧于潢水(今西拉木伦河、西辽河)以北,福余河(又作瑚裕尔河,今乌裕尔河)流域,即今齐齐哈尔地区。洪武二十二年(1389)始设卫,因福余河得名。以故元
封爵名。(1)辽统和八年(990)圣宗封党项首领、定难军节度使李继迁为此爵。(2)统和二十八年(1010)圣宗封党项首领、西平王李德明此爵。开泰十年(1021)圣宗复封德明为大夏国王。(3)辽景福元年
古碑铭。北周保定二年(562)立。原为陕西耀县塔坡圣德寺藏物,现存该县文化馆。碑称造像者“一百人”,现能识别者94人。其中羌姓※同氏(铜鞮羌)67人,荔非氏1人。公孙氏
即“兀林答”(108页)。
亦作《善巴书》,即“阿萨拉格齐史”(1246页)。
见“莫那娄”(1826页)。
即“阿鲁敦”(1218页)。
①见“可汗”(491页)。 ②即“伊伐于虑鞮单于”(813页)。
书名。郭基南等汉译。21万字。1988年民族出版社出版。是书收录满文土尔扈特档和月折档145件。始自乾隆三十六年三月二十二日,止于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四日。内容主要包括土尔扈特东返,清朝政府对土尔扈特部
书名。清徐松撰。2卷。作者于嘉庆十六年(1811)谪戍伊犁,曾亲历天山南北路,调查山川道里、风土人情,以其亲身闻见,兼采有关记述,对《汉书·西域传》所载葱岭东西史地,进行考证,述其变迁沿革,作此补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