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永谢布万户

永谢布万户

明代东蒙古※六万户之一。亦译永邵卜、应绍不、雍谢布等。属※右翼三万户。一说其名称源于元代的云需府。据《皇明北虏考》等汉籍载,该万户由十营组成,称阿速(阿苏特)、哈剌嗔(喀喇沁)、舍奴郎、孛来(布里雅特?)、当剌儿罕(唐拉噶尔?)、失保嗔(锡包沁,元代作昔宝赤)、叭儿廒(巴儿忽)、荒花旦(晃豁坛)、奴母嗔、塔不乃麻。这些部落多数在蒙元时期就存在,大约在明中期形成右翼的一个部落集团,活动于宣府、张家口和独石口塞北,也进入过河套地区。《蒙古源流》等蒙文史籍在瓦剌首领也先统一蒙古时首次提到永谢布,当时服属也先,其首领布库索尔逊(?—1449)因泄漏俘获明英宗一事被也先杀死。景泰五年(1454),其子巴郭杀死逃亡的也先,替父报仇。成化(1465—1487)初年,西蒙古乜克力部的癿加思兰、亦思马因、亦不剌等东迁河套地区后,成为该万户的领主,先后担任东蒙古的太师,成为左右大汗的权臣。达延汗主政后,清除右翼的异宗领主,命其次子乌鲁斯博罗特为右翼三万户济农(亲王),结果被亦不剌等杀害。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败右翼三万户,大部归降达延汗,部分随亦不剌等逃入青海(后被吉囊、俺答击灭)。达延汗复命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右翼三万户济农,令十子乌巴繖察青台吉(五八山只台吉)领该万户。巴尔斯博罗特四子巴雅斯哈勒昆都力哈(老把都)利用其父优势,占据哈剌嗔(喀喇沁)。乌巴繖察二子阿济、实喇内讧,实喇死,阿济被废,该万户遂被巴尔斯博罗特第六子博迪达喇占据。明末,分为两部,一部曾与林丹汗对抗,一部迁至青海。林丹汗西征,本部被残,青海一部也为额鲁特击灭。博迪达喇世系如下:

猜你喜欢

  • 奚秃里太尉

    见“秃里”(1082页)。

  • 堂子祭

    见“堂子”(2041页)。

  • 遗山先生文集

    即“遗山集”(2232页)。

  • 金闵宗

    见“完颜亶”(1147页)。

  • 三郡乌桓

    对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之乌桓人的统称。《资治通鉴》:“三郡乌桓,辽西蹋顿、辽东苏仆延、右北平乌延也。”汉末,乘军阀割据之机,乌桓掘起,各自称王。献帝初平(190—193)中,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死,从

  • 铁背台吉

    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汉籍又作铁拜台吉、黑台吉,蒙文史籍称土伯特台吉。孛儿只斤氏。※俺答汗第三子,莫伦哈屯生。青年时夭亡,其母欲以100童子、100驼崽为之殉葬,引起各阶层民众激烈反抗而中止。卒后

  • 囊哈尔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流考》改作农额勒卫。永乐十年(1412)八月,奴儿干、乞列迷、伏里其、囊加儿等处女真首领准土奴、塔失等178人来朝贡方物,以其居地置卫,与只儿蛮等10卫同时设立

  • 下六工

    清代撒拉族地区名。即清水工、达速古工、孟达工、张尕工、夕昌工、崖曼工。指清雍正八年(1730)后,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期间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部撒拉族地区。“工”,突厥语音译,指村镇

  • 索尔和绰河所

    见“锁郎哈真千户所”(2234页)。

  • 额尔齐斯河

    见“多罗斯水”(8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