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官
唐代南诏职官称谓。为辅佐诏主执掌国事之重臣、王之下最高官阶。据《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凡置六人”;依《新唐书·南蛮传》,为3人,“官曰坦绰、曰布燮、曰久赞,谓之清平官,所以决国事轻重,犹唐宰相也。”凡事皆咨之,秉政用事,权力极大,备受尊崇,王子、群臣皆惮之,事之卑谨,不敢有过。原西泸县令相州人郑回于天宝(742—756)末,因巂州陷,被俘,阁罗凤爱其有儒学,重用之,使教子弟。异弁寻在位时(780—808),曾任此职。南诏以后的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义宁国、大理国,亦设此官。
唐代南诏职官称谓。为辅佐诏主执掌国事之重臣、王之下最高官阶。据《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凡置六人”;依《新唐书·南蛮传》,为3人,“官曰坦绰、曰布燮、曰久赞,谓之清平官,所以决国事轻重,犹唐宰相也。”凡事皆咨之,秉政用事,权力极大,备受尊崇,王子、群臣皆惮之,事之卑谨,不敢有过。原西泸县令相州人郑回于天宝(742—756)末,因巂州陷,被俘,阁罗凤爱其有儒学,重用之,使教子弟。异弁寻在位时(780—808),曾任此职。南诏以后的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义宁国、大理国,亦设此官。
参见“锡尼喇嘛”(2365页)。
? —1761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姓伊克明安。初游牧于准噶尔,称克尔努特台吉。以达瓦齐篡乱,谋内附。乾隆十九年(1754),随阿睦尔撒纳投清,中道为噶勒杂特宰桑哈萨克锡喇部属俘执,留驻扎哈沁。寻为
明英宗被瓦剌俘虏时在蒙古娶的妃子。东蒙古阿苏特部领主※阿里玛丞相(阿鲁台子,《蒙古黄金史》作永谢布的额森撒米)之女。据蒙文史籍记载,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首领也先在土木堡大败明军,俘明英宗,交与
见“噶伦”(2498页)。
县名。因有盐井产盐得名。在四川西南部,邻云南。汉为定筰县。唐武德二年(619)置昆明县,天宝(742—755)末没于吐蕃,后又为南诏所占,隶香城郡,治昆明城,为唐、南诏、吐蕃时常争夺之军事要地。元至元
佤语音译。解放前云南西盟佤族地区对贫困户的称谓。随着佤族从刀耕火种向锄耕农业过渡,个体家庭经济迅速发展,出现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占有的不平衡,从而区分出来的贫困阶层。因种种原因,一般占有耕地不多,或所
见“移剌温”(2066页)。
参见“伊拉古克三”(811页)。
藏语音译。又作“甘丹颇章”,意为“兜率宫”。十六世纪初,帕木竹巴的实力有所恢复,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从拉萨赶走仁蚌巴势力,根敦嘉措(后追认为二世达赖)返回哲蚌寺,任堪布。次年,恢复拉萨祈愿大法会
见“硕德”(20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