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悲
纳西族流传的口头叙事长诗。为纳西族民间脍炙人口的作品。它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因不堪忍受封建社会礼教的束缚,断然走上“玉龙游翠国”(玉龙第三国)殉情的动人故事。表现了纳西族人民对旧社会及封建婚姻制度的强烈控诉。它以浪漫主义的风格,描绘出一幅对死后幸福生活的向往。
纳西族流传的口头叙事长诗。为纳西族民间脍炙人口的作品。它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因不堪忍受封建社会礼教的束缚,断然走上“玉龙游翠国”(玉龙第三国)殉情的动人故事。表现了纳西族人民对旧社会及封建婚姻制度的强烈控诉。它以浪漫主义的风格,描绘出一幅对死后幸福生活的向往。
?—1739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清多罗贝勒※和啰理第三子。康熙四十三年(1704),娶和硕格格,封和硕额驸,赐第京师。四十八年(1709),袭父爵。五十四年(1715),以准噶尔部策
见“独卢金”(1708页)。
契丹语,意“鬼风”。按契丹习俗,凡遇旋风,双眼闭合,用鞭向空中打49下,口念7声“坤不刻”,以禳厌。
?—1414明代青海瞿昙寺创始人。藏族。出生于西藏洛扎地区之卓窝隆地方。曾在青海湖海心山长期修持,故又称“海喇嘛”。后赴贡隆扎修持。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即位,被迎至京,后返贡隆扎,明朝赐准于
见“释鲁”(2259页)。
1768—?清代甘肃拉卜楞寺第三十一任堪布。藏族。出生于东加地方之赛仲噶敦家族。幼年学习藏文,后作嘉木样之秘书,以赛仲家族后裔,获准入拉卜楞寺学经,拜华热·旦本却为师,学习五部大论。任大会堂翁则师,后
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东起大兴安岭和苏克斜鲁山,西至马鬃山,南沿长城,北接蒙古国。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绵伸3千多余公里。有山脉、丘陵、盆地、平原、沙漠,占内
?—1714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藏名札西巴图尔、札什巴图尔等。博尔济吉特氏。青海固始汗第十子。固始汗袭据青海时,与兄伊勒都齐、多尔济等同领青海右翼。清康熙(1662—1722)中,因诸兄前死,总辖
?—1638明代藏传佛教(喇嘛教)高僧。内蒙古归化(今呼和浩特市)席力图召活佛。又译作希体图葛布鸠。随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到内蒙古归化传教。熟悉经典,精通蒙、藏、汉三种文字,曾将藏文《般若经》译成蒙文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称呼。又作“乙斯勃”。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乙习本为※五院部下之一石烈,居北方※乌古之地,《辽史·营卫志》:“乙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