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爱马克

爱马克

①蒙古社会的经济、行政单位。亦译作艾马克、爱马、阿亦马黑等。蒙古语音译。原意是相近事物的结合,后引申表示氏族、家族、部落集团。通常指游牧于同一地区的※阿寅勒集团,俗称为“部”。蒙元时期的军事、行政单位是万户、千户制,诸王、功臣领地上的属民阿寅勒集团称作爱马克。元朝中期以后,开始代替※投下,具有领地的意思。元亡明兴,万户、千户制被※兀鲁思和※鄂托克代替,并成为领主的世袭领地。从其亲族关系上,一般也称作爱马克。它与鄂托克的主要不同点在于:鄂托克是地缘的结合,其成员不一定属于同一个亲族;而爱马克的人都被认为属于同一的亲族集团,是部落的分支。它必须有自己的牧地—努图克(亦译讷秃克),由封建领主任头领,称为※宰桑、阿哈、札萨克或图什墨尔等。每个蒙古人都属于固定的爱马克,不许离开,否则会受惩罚。爱马克的大小极为悬殊,通常由几个爱马克构成一个鄂托克,有时一个爱马克就等于一个鄂托克,甚至构成一个兀鲁思(万户),故有大爱马克、小爱马克之称。清朝建立盟旗制度后,仍保留其称,将以前的大领地称作爱马克或部,由几个小领地(和硕、旗)组成。但已失去政治、军事机能。今蒙古国仍作为地方行政单位。 ②清代喀尔喀蒙古的喇嘛僧团。喀尔喀蒙古的大寺院拥有成千上万的喇嘛,划分为若干爱马克(部),围绕大寺院。每个爱马克有二百至五六百不等的喇嘛,分别建有爱马克寺院,作为大寺院的属寺,各自举行呼拉尔(诵经会)等佛事活动。每个爱马克有自己的地段和牲畜,土地可以出租,或由沙比纳尔(寺院奴隶)耕种。爱马克的喇嘛过多时,又可划分出新的爱马克。如哲布尊丹巴常驻的库伦(今乌兰巴托)有喇嘛1.3万余名,划分为28个爱马克。庆宁寺(即阿穆尔巴雅斯呼朗图寺,供有第一世哲布尊丹巴的龛座)有2000余名喇嘛,分为6个爱马克。额尔德尼昭亦有近2000名喇嘛,分为6个爱马克。每个爱马克登记在册的喇嘛,有的常驻寺院,有的分散到草原,但定期回寺院参加诵经等活动。

猜你喜欢

  • 八邻

    即“巴阿邻”(409页)。

  • 白涧山

    山名。又作白涧岭。在今山西阳城县西北。北魏泰常元年(416),丁零翟猛雀率众起义于此。魏遣军弹压,猛雀等被杀。

  • 房融

    ?—705唐朝大臣。河南人。一说为鲜卑房氏(屋引氏),一说其先世房乾本出清河房氏,晋初使鲜卑,留而不遣,后裔随北魏南迁。武则天掌政时,历怀州长史等职。长安四年(704)十月,任正谏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

  • 喇嘛洞

    见“广化寺”(131页)。

  • 赫连右地代

    十六国时期夏国宗室、大臣。族属铁弗匈奴。夏国创建者※赫连勃勃长兄。因先祖尚汉宗室女,故初随父祖以刘为姓。龙升元年(407),赫连勃勃称天子,建国,受封丞相、代公。三年,夏败后秦姚兴军,取黄石固、我罗城

  • 卜颜铁木儿

    ?—1356元朝官员。又译作卜颜帖木儿、普颜帖木儿。唐兀人,字珍卿。幼养于叔父阿术,性至孝,明锐倜傥。早备宿卫,历事武宗、仁宗、英宗。文宗时任监察御史、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在任,常乘花马出行,时称花马儿

  • 疏勒府

    清代新疆府名。光绪二十九年(1903)由直隶州改置。治所在今新疆喀什市。辖疏附、伽师2县。管领村庄20处、9驿站、43卡伦、汉屯8处及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牧地。隶喀什噶尔道。1913年改为县。居民1

  • 库鲁

    旧时云南纳西族土司占有的一种自营地。具有封建庄园性质。由隶属于土司的※俄等级耕作,土司设专人指挥和监督生产,实行固定耕作,技术较精细,产量较※“厄鲁地”高。

  • 澎湖巡检司

    元代在台湾地区设立的政权机构。13世纪末,元朝政府曾派杨祥为宣慰使、吴光斗为礼部员外郎、阮鉴为兵部员外郎率军往使台湾招抚,未果,为加强福建与台湾之间政治和经济的联系和增强台湾海峡的防御力量,于至元末(

  • 乔陵

    金代康宗(追谥)完颜乌雅束陵墓。皇统四年(1144)命名。原在金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县白城子)附近。正隆元年(1156),迁于大房山(今北京房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