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真寂寺

真寂寺

俗称石窟寺。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寺。位于上京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峡谷中。上京为契丹国都,亦是契丹民族发祥地。寺建于天祚帝乾统九年(1109)。现契丹原寺已湮,凿于桃石山下50米高处的石窟至令犹存,窟前现为清代所建善福寺,通称后召庙。1974年,修复殿堂顶时,在石窟门楣上发现“真寂之寺”4字。石窟面东,有北、中、南3窟。窟内依山就石造像,以中窟规模最大,宽6米余,高约3米,正中为一居大石卧佛,薄衣赤足,向东瞑目,肃穆安祥,造型浑厚。两旁各立菩萨1尊,侧有15弟子立像,神态各异,形象生动。三面墙壁为半浮雕千佛像,共3层,约百余尊。南窟有长约1米的甬道,方形窟室,3.5米见方,窟内两侧有两尊天王像,足长靴,颇有草原特色;中间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5米;还有菩萨像。北窟较之高2米,分内外两室,外室造像同南窟,内室全为浮雕像;佛像下有供养人像,一律契丹装束,是研究契丹文化的形象资料。

猜你喜欢

  • 布颜代

    1585—1645清初将领。科尔沁兀鲁特部人。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初为兀鲁特部首领,天命七年(1622),率众自西拉塔喇归附后金。尚公主为额驸,授二等参将,隶满洲镶红旗。十一年(1626),率蒙古兵

  • 果聂

    苗族古歌。流传于湖南西部、贵州松桃等地。是有关苗族先人迁徙的古歌。歌词反映湖南西部苗族因人口“繁殖象岭山的竹子”,“发展象深沟的树子”,不得不向外迁徙,从陆上走去,从水路飘流下去,从四面山岭下去。并叙

  • 岁班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萨尔布卫,并说清代宁古塔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北120里有萨尔布河,又有萨尔布窝集、萨尔布屯。

  • 思答笼剌万户

    详见“达垅万户”(733页)。

  • 敲哈毛

    拉祜语音译,意为“小老头”。旧时云南省澜沧县木戛地区拉祜族对18—19岁仍未成亲的小秋子的泛称。称这个年龄未嫁的姑娘为“牙迷哈毛”,意为“老姑娘”。解放前拉祜族盛行早婚,男性一般15—16岁,女姓一般

  • 那桐

    清末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字琴轩。叶赫那拉氏。光绪举人。长期任京官。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进犯津京,奉命驻守丰台御敌。北京陷,慈禧西逃,命充留京办事大臣,随全权大臣奕劻、李鸿章与联军议和。二

  • 对喀纳

    ?—1675清朝大臣。满洲正蓝旗人。姓钮祐禄氏。顺治二年(1645),由内院笔帖式迁工部主事。历官郎中、刑部启心郎。十七年(1660),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次年,迁刑部侍郎。康熙五年(1666),擢刑

  • 完颜从恪

    ?—1232金朝太子。女真族。完颜氏。卫绍王子。大安元年(1209),封胙王,为左丞相。翌年八月,立为皇太子。至宁元年(1213),父被胡沙虎杀,与兄弟皆废居中都(今北京)。宣宗贞祐二年(1214),

  • 小隔蔑

    见“大隔蔑”(90页)。

  • 狐毛

    春秋时晋国大夫。出身于白狄狐氏。※狐突子,※狐偃兄,晋文公重耳之舅父。晋献公(前677—前651年在位)时,与白狄联姻,娶其姊妹,遂以外戚在晋国任职,封大夫,与其弟狐偃共辅外甥重耳。周惠王二十一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