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瞿昙寺

瞿昙寺

藏传佛教寺庙。位于乐都县南40里。洪武二十四年(1391),西宁僧人三罗喇嘛主持修建。初仅佛堂一座。后经多次扩修始具规模。寺坐西朝东,占地41亩,坐落在一正方形城堡内,形制与北京故宫相仿,故有俗谚称“走了瞿昙寺,北京再甭去”。寺内院落重叠,亭台错落,疏密有致。红墙青瓦,浑然一体。前院有碑刻4方,2方为明成祖朱棣御制碑文,2方为明宣宗朱瞻基御制碑文。继进为金刚殿和瞿昙寺殿。瞿昙寺殿是寺中现存最早建筑物,洪武二十五年(1392)落成。上悬明太祖朱元璋御赐“瞿昙寺”匾额。中院主体建筑为“宝光殿”。建于永乐十六年(1418)。规模大于瞿昙寺。内供一佛,相传为活佛尸身,贴以黄金。后院为“隆国殿”,宣德(1426—1435)年间建,耸立于寺院最高处台基上,占地912平方米,为全寺最大建筑物。庄严肃穆而又富丽堂皇。殿内有连座4层的“泉神堂”,僧人可从堂中取水,风格独特。寺的两厢有72间走水厅(实仅51间),其中28间布满巨幅彩色壁画。画廊从金刚殿起,经大小钟鼓楼,过隆国殿恰好绕中、后院一周,为寺中最富特色之建筑。寺内珍贵文物甚多,有七星摺花宝刀、大明钹、铜钟、皇帝御赐玺印及铜安灯、铜花瓶、铜盆等物,俱为明代遗物。盛时有喇嘛200余人。每年正月、六月举行观经晒佛会。现为全国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鄂勒哲依

    见“厄尔锥音”(196页)。

  • 乌延蒲离黑

    ?—1179金官员。亦作蒲里黑。速频路(治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即双城子南)哲特猛安人,改属合懒路。女真族。乌延氏。银青光禄大夫思列孙,猛安国也子。从阿骨打伐辽,勇闻军中。天眷三年(1140),袭猛安,

  • 布侬

    壮语音译,意为“侬人”。部分壮族及少数布依族自称。分布在今云南文山,广西左、右江流域及贵州册亨县境内。多姓侬,北宋※侬智高起义失败后,部分改为赵姓、许姓,余去人字旁而为农姓。今广西、云南之布侬统称壮族

  • 苗医

    苗族医药学简称。形成过程中尚未完全与巫术脱离,但已接受汉医影响,有许多行之有效的疗法和验方。初苗民生病多请巫师驱鬼。小病采用推拿、刮、纠、挤等民间疗法;大病请苗医开方采药治之,受汉文化影响,亦有各种验

  • 札穆图卫

    见“只卜得卫”(551页)、“者不登卫”(1349页)。

  • 庙仓地

    清代蒙古地区喇嘛佛教寺庙的土地。也称香火地。来源主要是蒙古王公、牧民布施给寺庙的土地,或将旗公有地赠予寺庙。由寺庙札萨克喇嘛支配,交沙比纳尔或寺庙所属民户放牧或耕种,以获取收益。

  • 马启西

    1857—1914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派的创始人。原名春生,字公惠,号慈祥,经名叶海亚,道号“西极园”。甘肃临潭汪家咀人。回族。父马元,为阿訇,幼承家学,入私塾,攻读儒学,由拔贡而中秀才。原系“花寺”门

  • 背牌

    苗族传统服饰。妇女背上配挂的一种装饰物。多用麻织,或挑绣花纹,花纹细密,制作精巧。布端缀有20余个海��壳,其民因被称为“海��苗”。有盛装及便

  • 阿勒莫

    达斡尔族的传统食品之一。荞麦米的一种。达斡尔语音译。20世纪初以前,荞麦是达斡尔族的粮食作物之一,除将其加工成面粉压饸饹(面条的一种)食用外,即制“阿勒莫”。方法是:将荞麦放锅内煮沸后炕至八成干时推碾

  • 可可出大

    见“黑石炭”(22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