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福陵

福陵

清皇室祖陵。又称东陵。位于盛京城(今沈阳市)东北20里浑河北岸天柱山。为清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及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合葬陵。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努尔哈赤病逝,梓宫暂安沈阳城内。天聪三年(1629),开工兴筑。崇德元年(1636),尊称福陵。宝城周59.5丈。前为方城、明楼。楼前为享殿,名为隆恩殿。殿制3楹。左右配殿各5楹,门称隆恩。神道南为碑亭,外为红门。缭墙长61.5丈。顺治八年(1651),建成,封陵山为天柱山。康熙二年(1663)增修。二十七年(1688),建满汉两体文字“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乾隆四十年(1775),高宗弘历敕命改刻汉、满、蒙、回、藏五体文下马碑。陵山雄伟,浑河环于前,辉山峙于后,风景秀丽,为附近诸山之冠。陵周10里内植红桩、白桩、青桩3道,以助防禁。解放后辟为东陵公园,游览胜地。

猜你喜欢

  • 萧普达

    ?—1044辽代边将。字弹隐。契丹族。史载其深练边事,能以悦使人。有所俘获,悉散麾下,由是大得众心。圣宗初年入仕,为南院承旨。开泰六年(1017),出任乌古部节度使。次年,平敌烈部叛,徙乌古敌烈部都监

  • 季隗

    春秋时晋公子重耳的夫人。出身于赤狄䥶咎如氏。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䥶咎如与白狄发生冲突,与其姊叔隗同被白狄俘获。会晋公子重耳在母舅白狄狐氏避晋国内乱,遂被白狄双双献与

  • 六字真言

    藏传佛教咒语名。藏语称“嘛呢意珠”。即“观音六字明咒”。六字即“唵、嘛、呢、叭、咪、哞”。源自梵文。唐代已被吐蕃尊信,敦煌石窟题记中到处可见。或书于寺院,或刻之于石,铸之于金属器皿,印之于布、纸,或藏

  • 四大贝勒

    清天命、天聪年间满洲贵族四大实力集团的首领。即努尔哈赤次子大贝勒代善、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次子二贝勒阿敏、努尔哈赤第五子三贝勒莽古尔泰、努尔哈赤第八子四贝勒皇太极。天命年间(1616—1626)四人辅佐

  • 庆云山

    山名。辽代属上京道。位于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西北约10公里。属大兴安岭南段。查干木伦河源头之一。山险林密,契丹皇帝常消暑行猎于此,史不乏载。初称缅山,圣宗爱其奇秀,于太平三年(1023)七月赐名永安

  • 博彦图萨尔

    卫拉特蒙古人旧节日。蒙古语,意谓“福月”。又称“隆来节”。主要流行于阿拉善及新疆蒙古地区。在卫拉特人中,每当四月届临时,自初一起至十五日,即要禁屠吃素15天,并举行“嘛呢”经会5—7天。念经期间,不和

  • 额鲁特下五旗

    清代新疆伊犁额鲁特营右翼携眷驻防兵。乾隆三十二年(1767)置。初仅6佐领。继扩编为8佐领。因人数激增,四十年(1770),编为10领,寻复上升为14佐领。以闲散丁多,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四十

  • 札萨克达喇嘛

    清代驻京以及蒙古地区佛教僧职名。清代蒙古寺庙较多地区或按所在行政区划或跨越行政区,置喇嘛印务处于某一大寺,设掌印札萨克达喇嘛,处理所辖地区政教以及寺与寺之间事务。也是当地政教合一的掌权者。京师设掌印札

  • 宗喀巴传

    书名。全称《世间怙主法王宗喀巴广传》。楚杰王却吉受西藏工布泰钦林寺学者之鼓励而撰。成书于1843—1845年。原书为拉萨木版。详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洛桑扎巴的一生(1357—1419)。有

  • 五塔寺

    参见“慈灯寺”(24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