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窝泥

窝泥

哈尼族他称。自称哈泥(哈尼)。元明清文献中先后称窝泥、斡泥、禾尼、和泥、倭尼等。皆“哈尼”的同音异写。天启《滇志》:窝泥,或曰斡泥。阿迷州称河泥,临安郡属蒙自县的江外及左能寨、思沱、溪处、落恐诸长官司,景东皆有之。��嘉县又曰和泥。阿迷州称阿尼。临安郡属蒙自县的江外和左能、思沱、溪外、落恐均在哀牢山下段东麓,��嘉在上段东麓,上段西麓即景东。同书《教化三部长官司》下也说其地长官及民人为和泥人。教化三部和广南在滇东南六诏山区。今文山即六诏山南麓,广南即今广南,在六诏山北麓。清雍正《古今图书集成·临安府徭僮侗蛮考》引康熙《蒙自县志》:“窝泥,自呼哈尼,蒙邑有河泥里即居也”。《蒙自县志·图考》:“县治河泥里远在江外”。河泥里为该县所辖13个编里之一,当地所谓江外即礼社江之西,哀牢山东麓今元阳县境。清代以后,各地称呼逐渐接近,一些风俗习尚和生产生活情况也大致相同。

猜你喜欢

  • 木东

    1534—1579明代云南丽江土官。纳西族。字震阳,号文��,又号郁华。纳西族名阿目阿都。※木高长子。隆庆三年(1569),袭父土知府职。万历二年(1574),自备马匹方物

  • 脱晦气

    满族旧时习俗。流行于东北及京师地区。限于妇女参加,一般在每年夏历正月十五日或十六日举行。届时妇女结伙出游,充街塞巷,或步平沙或走桥,谓之“走百病”或“消百病”,意在甩掉疾病。又联袂打滚,谓之“脱晦气”

  • 罗布希

    ?—1676清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齐墨特氏,世居喀喇沁地方。顺治五年(1648),从征江西叛将金声桓,攻南昌府,先登克城,以功赐“巴图鲁”名号,授二等轻车都尉。七年(1650),恩诏加授一等轻车都尉

  • 吉林通志

    书名。清镇守吉林等处地方将军长顺(1837—1904,达斡尔族,隶满洲正白旗)主修、翰林院编修李桂林(1839—1910,今河北秦皇岛市人,字子丹)主纂。122卷,附舆图14幅。光绪十九年(1893)

  • 成吉思汗铁板烧

    蒙古族传统风味食品。相传源于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士兵在围猎时,将铁盔反扣在火塘上烧热,然后将猎获的兽肉切成片,贴在盔上烧烤,外焦里嫩,香味飘溢。此法传至欧洲、日本、朝鲜等地,被称为“成吉思汗铁板烧”,至

  • 特末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12宫皆设有瓦里。特末为辽景宗※彰愍宫下之一瓦里。 “特末”,又译“特抹”、“特么”、“忒末”,

  • 永安山

    见“庆云山”(879页)。

  • 习古乃

    即“完颜习古迺”(1164页)。

  • 李紫琮

    宋代云南大理国(后理国)大臣。亦作李子琮。白族。大理人。事大理国第十六世国王段正严(段和誉,1108—1147年在位),任“天驷爽彦贲”(大理国清平官之一)。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为进奉使,与副

  • 涅仲

    藏语音译,意为“秘书”。解放前四川甘孜藏区德格地区土司直属行政机构※涅巴会议”的职司之一。常设一人,多由※“荒扎”(小头人)或荒扎子弟充任。负责管理“涅巴会议”的文件、档案等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