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绛曲坚赞

绛曲坚赞

1302—1364

元末乌思藏地方统治者,帕木竹巴政权创建者。出身于朗氏家族。幼出家为僧,从师受戒,修习噶举教派教法,14岁,受帕木竹(元代文献作伯木古鲁)巴万户长遣往萨斯迦寺学法,深得座主达尼钦波宠信,命为侍从掌印。延祐四年(1317),参加曲弥法会,为帝师赏识,于至治元年(1321)被任命为帕木竹巴万户长。因遭萨斯迦本钦(长官)之妒忌,天历二年(1329),与相邻之雅桑万户长失和,征战失利,相与上诉于萨斯迦本钦,乃受本钦斥责,执归被囚。旋潜逃回驻地乃东,出兵攻占雅桑,遂抗拒本钦之命,拥兵称雄。至正八年(1348),征服蔡巴万户,翌年又征服止贡万户,尽取乌思(前藏)地方。十三年(1353),遣使至大都(今北京)进贡狮子皮等,并求封赠。十四年,尽得萨迦之地,并受元顺帝封为大司徒,赐金册印。于是在乌思藏地方建立帕木竹巴地方政权以取代萨斯迦地方政权之统治,自称大司徒绛曲坚赞。任职期间励精图治,减轻赋税,修整驿路,审定法规15条,颁令全区执行,并先后在各地设置13个(一说15个)宗(相当于县一级政权),任命各地宗本(县官),对以后之地方建置产生深远影响。政绩卓著,吏治井然,对于安定社会,发展生产作出重要贡献,深为后世称颂。

猜你喜欢

  • 阿迷州土知州

    明、清云南彝族土官名。元代授当地彝族首领为阿迷州(治今云南开远县)万户府土官。元末普和宁袭职。明洪武十六年(1383),赴京朝觐,次年,授土知州。二十年(1387),子普救告袭。二十六年(1393),

  • 移剌羊哥

    金末将领。契丹族。宣宗时,为节度副使。时蒙古军大举南下,中都(今北京)失陷,宣宗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山东、河北纷起抗金,金朝危机四伏。兴定元年(1217),河南亦爆发起义,四月,南阳五朵山千余人举

  • 维吾尔文

    我国维吾尔族使用的拼音文字。历史上维吾尔族曾使用过突厥文和回鹘文。公元10—11世纪,随着伊斯兰教在中国新疆地区的传播,维吾尔族逐渐放弃了回鹘文而改用阿拉伯字母来拼写自己的语言。最初借用了全部阿拉伯文

  • 七世达赖喇嘛传

    书名。清章嘉·若贝多杰(藏族)撰。编年体。记述清代藏史著名人物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自康熙四十六年(1707)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的政教活动。内容主要有:清朝废黜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至七世达赖圆寂间西

  • 合剌合孙

    见“哈剌哈孙”(1640页)。

  • 杨明

    见“杨诏”(965页)。

  • 归化城延寿寺碑记

    碑铭。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玄烨撰。铭文以满、汉、蒙、藏4种文字镌刻。简述康熙帝三次率兵亲征准噶尔部噶尔丹经过及建碑原委,为研究清代前期清准关系重要史料。碑现存呼和浩特席勒图召。

  • 哈尼梯田

    哈尼族经营水稻耕作的方式。云南不少山地民族都能开垦梯田,但所垦台数之多、技术之精,首推红河南岸的哈尼族,并别具特色。史载,明初为鼓励农垦,对于率众开荒、扩大耕地的头人,曾授予土官职务。清嘉庆《临安府志

  • 丙寅

    蒙文学会创办的刊物。蒙文名《乌兰·巴日斯》。1926年,内蒙古蒙古族青年在五四运动影响下组织文化团体“蒙文学会”,并创办刊物。为继承发扬蒙古民族的文化,取成吉思汗于“丙寅”年(1206)即蒙古国大汗位

  • 阙特勤碑

    突厥文碑铭。1889年俄国雅德林采夫在蒙古国鄂尔浑河流域和硕柴达木湖畔发现。碑今仍存原地。为大理石制成,上刻汉文、突厥文碑文。突厥文碑正文60行,刻在大小两块石碑上。小碑一面写13行,应为碑文开头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