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桑散珠
清代青海夏琼寺高僧。藏族。出生于藏嘉卡尔。被选定为热译师之转世,入扎什伦布寺闻思院,为五世班禅罗桑益西器重之弟子。康熙三十五年(1696),任夏琼寺堪布,护理寺院达10余年,修建弥勒殿、上下两处之金塔、上下两处之大经堂、拉让、讲经院等。另修建药师佛殿,塑造11面观音像、释尊像、宗喀巴像等。
清代青海夏琼寺高僧。藏族。出生于藏嘉卡尔。被选定为热译师之转世,入扎什伦布寺闻思院,为五世班禅罗桑益西器重之弟子。康熙三十五年(1696),任夏琼寺堪布,护理寺院达10余年,修建弥勒殿、上下两处之金塔、上下两处之大经堂、拉让、讲经院等。另修建药师佛殿,塑造11面观音像、释尊像、宗喀巴像等。
①辽、金时东北部族名。又作吾惹、乌惹、屋惹、嗢(盟)热,或说即※“乌舍”异译。一说其来源于黑水靺鞨兀儿部。史未载其具体所在,一般认为约分布在今绥芬河中上游至乌苏里江流域一带,一说其地包括牡丹江广大山野
1249—1301元朝大臣。字寿卿。畏兀儿人。札鲁忽赤(断事官)唐古直之孙,达鲁花赤(镇守官)唐骥子。早年丧父,由母教之读书,通诸方语言,尤精音律。中统(1260—1264)初,质于元廷,廷习学蒙古字
英帝国主义为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而阴谋策划的所谓“中英藏”会议。英国趁辛亥革命初期形势混乱、袁世凯谋求英支持其复辟帝制及俄国默许英在西藏获得特殊利益之机,于1913年10月13日强行举行此会,以图缔结
参见“札卡提”(432页)。
1848—1902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道光二十六年(1846)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五世圆寂后,被选为转世灵童,是为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六世。生于黄河南的莽拉家族。咸丰元年(1851),受戒学经。
元代社会的基层行政组织制度。“坊”指城关中的基层行政设施“隅”和“坊”;“里”指农村中的基层行政设施“乡”和“都”。元制:城市录事司下分设隅、坊二级,隅设职事人员隅正,坊置坊正。农村中分设乡、都二级,
1836—1918清末大臣、宗室贵族。满族,爱新觉罗氏。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亲王之孙,道光帝侄。善逢迎,得咸丰帝及慈禧太后倚重,咸丰间连升7级。咸丰十年(1860),进贝勒。同治间,加郡王衔,授御前大臣
北魏时佛教译经师。一译菩提留支。意译道希。北天竺人。深通三藏,兼通显密。宣武帝永平元年(508),携大量梵本佛经至洛阳,住永宁寺,潜心译业,被举为译场宗主。永熙三年(534),随孝武帝迁邺(今河北临漳
①地名。原称赫图阿拉。满族肇兴地,后金都城,故址为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老城。明末,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东北极大部分女真人后,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此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天命三
见“鸡冠壶”(12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