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羌族

羌族

自称“尔玛”、“尔麦”。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共有198252人(1990)。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以及汶川、理县、黑水、松潘、丹巴、北川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南北两个方言区。一般懂汉语。没有本民族文字,但很早便通汉文。古羌人历史悠久,上古时代主要活动在我国西部广大地区。其名最早见于甲骨文卜辞。传说黄帝时代已有部分入居中原定居。商周时,曾有部分羌人随武王伐纣。据文献载,秦人崛起后,有大量羌人向西北和西南逐渐迁移(一说在此以前已有羌人南下)。其中的一支迁至岷江上游,开垦土地,从游牧逐渐转向农耕,但仍兼营畜牧。后来部分融于吐蕃,部分发展为今日之羌族。汉武帝时曾于此地置汶山郡;隋唐置羁縻州治理,并委任羌人首领为刺史,密切了羌族地区与中央王朝的关系,有助于汉羌间交往,促进羌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宋沿唐制,仍在此地设羁縻州。明代在元代基础上在当地全面推行土司制度,使羌族地区封建领主经济得以确立和发展。清初沿明制,对土司继续加以委任。明初以来还在茂汶设立州学,不少羌民子弟入学读书,汉化影响不断加深。但由于土司的残酷剥削和封建王朝实行的民族歧视压迫政策,引起羌族人民不断反抗。清中叶后,在当地逐步实行改土归流,由州县官直接统治,封建地主经济逐步代替领主经济,并在羌族地区推行“里甲制”,加强对羌族人民的统治,还实行食盐专卖。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下,羌族人民不断起来反抗清朝腐败政府。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给羌族人民带来极大苦难,还强迫羌族种植鸦片,造成严重恶果。后来国民党又进一步加强对羌族地区的统治和剥削,使羌族地区暗无天日。1942年在茂北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斗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在羌族地区的统治。195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汶川、茂县,羌族人民迎来新生。一般三五十户聚居一个寨子,建筑独具风格,石垒“邛笼”(碉房)高十数丈,居屋多为三层,中层住人,上层贮物,下层为牲畜厩舍。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婚姻父母包办,残留姑舅表优先婚,一些地区保留抢婚习俗。服饰朴素美观,男女一般喜穿麻布长衫,外套羊皮背心,妇女衣服多绣有艳丽花边。多行土葬,也有个别火葬和水葬。信仰多神,普遍供白石为天神。传统节日有农历四月初一的“祭山会”,十月初一的“过小年”。有丰富的口头文学如《开天辟地》、《羌戈大战》等。大多能歌善舞,男女青年把唱歌、跳舞作为社交活动的重要方式,歌词内容多与现实生活有关,质朴感人。

猜你喜欢

  • 东岱

    藏语音译。唐吐蕃军政建置,意为“千户”,隶属“五如”或“四如”之下,设东本一千户长管理。详见“部落使”(1906页)。

  • 纥石烈桓端

    1177—1221金朝将领。金西南路(治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忽论宋割猛安人。女真族。纥石烈氏。袭兄银术可谋克。章宗泰和(1201—1208)间伐宋,任行军万户,破宋军2千于蔡州(今河南汝南),败宋步骑

  • 萧牙里辛

    见“庄敬皇后”(878页)。

  • 卓哩克图诺延

    见“扯力克”(1054页)。

  • 比龙

    北魏时鄯善王。太延(435—440)初,遣使至北魏朝贡。四年(438),遣弟素延耆入侍。太平真君二年(441),鄯善遭北凉宗室沮渠安周袭击,惧,欲降。后纳魏使者劝谏,以兵拒守,迫安周退保东城。三年,闻

  • 嘎拉波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藏族地区马尔康及绰斯甲地方土司衙门的狱差。主要管理犯人。由四户交不起官粮的“俄拉伯”轮流担任。每次1人,3个月一换,自带口粮,无报酬,任职者不纳粮,不负担其他差役。

  • 噶勒察

    见“噶尔察”(2499页)。

  • 萨里

    ?—1775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乌什人。原为霍集斯辖属。乾隆二十年(1755),受霍集斯遣派,协擒达瓦齐父子于乌什城郊,献于清。二十三年(1758),从清军征布拉呢敦、霍集占,被围于喀喇乌苏(黑水)

  • 乌古论谊

    ?—1213金大臣。本名雄名。女真族。乌古论氏。节度使元忠子。大定八年(1168),娶海陵王女为妻。妻卒,二十一年(1181),继娶完颜允恭女广平郡主。历仕宫卫,二十六年(1186),授同知澄州军州事

  • 敕勒川

    地名。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平原(亦称土默川)。秦汉以前称※云中川。北魏时期,原居于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的※敕勒族(亦称丁零、铁勒、高车)与※柔然结盟南下,与北魏接壤,不断发生冲突。神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