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胡笳

胡笳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吹管乐器。亦称芦笳。蒙古族称之为“绰尔”。传说汉代张骞从西域传入。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李延年因其曲造新声二十八解,以为武乐。后成为汉、魏鼓吹乐中的主要乐器。《太平御览》引《蔡琰别传》载:“笳者,胡人卷芦叶吹之以作乐也,故谓曰胡笳”。宋代称之为芦笳,蒙元时期,为蒙古族沿用。清代,作为宫廷乐器,吹奏蒙古乐曲。至民国初年,内蒙古各地王府乐队中仍在使用。经历代演变,发展为两种形式:其一为无孔喇叭形,如宋代陈旸《乐书》中所载之大胡笳、小胡笳,“似觱篥而无孔,后世卤薄用之”。其二为长管状有孔,如《皇朝礼器图式》所载:“木管三孔,两端加角,末翘而上,口哆(张口)”,长约70厘米,音色深沉、浑厚,可伴奏、合奏和独奏,常用于吹奏蒙古族长调乐曲。

猜你喜欢

  • 处蜜

    见“处密”(588页)。

  • 伊盟事变

    国民党军队镇压内蒙古伊克昭盟蒙古族人民激起的事变。又称“三二六”事件。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任命陈长捷为伊盟守备军总司令,并率部队进入伊盟,实行“党政军一元化”政策和“反共灭蒙”的方针,镇压抗日群众

  • 不鲁欢

    见“孛鲁欢”(990页)。

  • 博奇

    ?—1859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倭哷氏,隶齐齐哈尔镶红旗。咸丰三年(1853),以佐领率黑龙江骑兵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赐号富尼雅罕巴图鲁,加副都统衔。八年(1858),为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所败,收

  • 难留城

    见“武落钟离山”(1289页)。

  • 兀列

    见“库页岛”(1109页)。

  • 跣足

    古越人及其后裔壮侗语族诸民族习俗。亦称徒跣、跣行,俗称打赤脚。流行于古代百越民族地区及今南方各地。此俗即一年四季“打赤脚”,很少穿鞋或木履。是适应南方气候温暖及多雨、多稻田的环境特点。《韩非子》卷7载

  • 汉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户口制中规定的人丁年龄层次之一。一般指年60岁以上者为“老”。汉孝景帝二年(前155)令男子年20始服役;晋武帝平吴后定男子年16以上至60为正丁,年12以下,66以上为“老小不事”

  • 披曼

    傣语音译,意为“寨神”或“社神”。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原始宗教崇拜之一。披曼多为传说中的本寨建寨者或村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以木椿、石条立于村寨中心,为其神的象征。每年于栽秧前或秋收后举行隆重祭祀,祈求丰收

  • 杨南金

    明代白族学者和诗人。字本重,号用章,晚年自号两依先生。云南大理府邓川州(今洱源县邓川)人。成化二十二年(1486)中举。弘治十二年(1499)登进士,选江西泰和县令。为官清正廉明,民谣以“三不动”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