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纳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史载其族居牧塞内,湟水以北,西去西宁卫50里之多巴古城西纳川一带,即今青海西宁市湟中县西纳川拦隆口乡一带。为青海藏族中有影响的古老部落之一,最晚在北宋时已见史册。洪武十三年(1380)归附明廷。其地有连圆觉寺。永乐十七年(1419),其族指挥入朝贡马,赐以钞、币等。宣德九年十二月(1435.1),其指挥列即答儿遣头目完卜札思巴监藏及土鞑金刚保等入朝贡马,赏赐如例。明廷曾封其族首领为国师,赐印及牙章。其支属称小西纳,居牧古鄯州北。
明代藏区部落名。史载其族居牧塞内,湟水以北,西去西宁卫50里之多巴古城西纳川一带,即今青海西宁市湟中县西纳川拦隆口乡一带。为青海藏族中有影响的古老部落之一,最晚在北宋时已见史册。洪武十三年(1380)归附明廷。其地有连圆觉寺。永乐十七年(1419),其族指挥入朝贡马,赐以钞、币等。宣德九年十二月(1435.1),其指挥列即答儿遣头目完卜札思巴监藏及土鞑金刚保等入朝贡马,赏赐如例。明廷曾封其族首领为国师,赐印及牙章。其支属称小西纳,居牧古鄯州北。
隋时龟兹王,又作白苏尼咥。王族白姓。在位时拥兵数千。大业(605—618)中,遣使入隋廷贡方物。与隋保持和好关系。
唐代南诏重要碑刻。南诏赞普钟十五年(唐大历元年,766)立。碑高3.02米,宽2.27米,厚0.58米。阁罗凤之清平官王蛮盛撰文,杜光庭正楷书写。碑文40行,碑阴题名41行,共5千余字。主要记载南诏初
见“青阳先生文集”(1282页)。
即“龙凤翔”(495页)。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又称甲木磋、尼雅木错、年措。玉树二十五族之一。驻地横跨巴颜喀拉山。北临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南至通天河与固察、安冲为界,东抵加迭喀桑、果洛,西南临玉树四族,南达协曲河。耕牧兼
书名。元代畏兀儿书画家※盛熙明撰。8卷。熙明先祖居曲先(今新疆库车),后徙豫章(今江西南昌)。精通本民族文字,又深受汉族文化熏陶。清修谨饬,笃学多才,工翰墨,通六国书。曾参预编修《经世大典》。晚年定居
? —1840清代四川大金川八周碉土守备。藏族。参见“阿木禳”(1200页)。
?—1621后金将领。汉军镶黄旗人。原籍满洲,姓佟佳氏。祖达尔哈齐客游明辽东边境,遂寓居开原,后迁抚顺。天命四年(1919),努尔哈赤征明克抚顺,遂归附。六年,从征辽阳,以功授游击世职,奉命驻守镇江城
清末中国伊斯兰教著名写经家、阿拉伯文书法家。天津人。回族。生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被中国穆斯林尊称为“万爸爸”。擅长阿拉伯文、波斯文书法,在“三一体”的基础上对“洋体”(阿拉伯国家的书法
?—1613或1614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又译称五路黄台吉、那木儿台吉等。孛儿只斤氏。※俺答汗孙,※辛爱黄台吉次子。领土默特属部兀鲁特。驻牧于山西天镇以北。隆庆五年(1571),明蒙通和,受明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