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奏疏
书名。辑自钦差驻藏大臣孟保、海朴等人奏折。10卷。主要记载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国策动拉达克首领勾结森巴人武装入侵阿里和西藏人民反击入侵者,收复失地之经过,以及惩办军务失职之满汉官员和藏族噶伦官员等事实,内容包括剿办森巴、签掣达赖喇嘛、檄谕廓尔喀国王、查办乍丫夷务、操演官兵、审办案件、年班进贡、哲孟雄部长来藏瞻礼、满汉官缺、僧俗官缺等。附有御制碑文和诗篇。为研究清代森巴入侵西藏之重要史料。
书名。辑自钦差驻藏大臣孟保、海朴等人奏折。10卷。主要记载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国策动拉达克首领勾结森巴人武装入侵阿里和西藏人民反击入侵者,收复失地之经过,以及惩办军务失职之满汉官员和藏族噶伦官员等事实,内容包括剿办森巴、签掣达赖喇嘛、檄谕廓尔喀国王、查办乍丫夷务、操演官兵、审办案件、年班进贡、哲孟雄部长来藏瞻礼、满汉官缺、僧俗官缺等。附有御制碑文和诗篇。为研究清代森巴入侵西藏之重要史料。
傈僳语音译,或称“茈扒时”,意为“麻氏族”。旧时云南怒江地区傈僳族氏族图腾名称之一。即以麻为氏族图腾。传说因该氏族成员善于种麻和织麻布,故名。麻氏族成员把“麻”作为自己的姓氏和本氏族的标志。
唐朝突厥族将领。又作阿史那匐延都支,或都支。原为西突厥处木昆部首领,隶兴昔亡可汗阿史那弥射。龙朔二年(662),以阿史那弥射为海道总管苏海政冤杀,众心不服,遂引众投吐蕃
古族名。又称三苗、苗民。据《山海经·海外南经》云:“昔尧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杀之,有苗之民,叛入南海,为三苗国”。详见“三苗”(46页)。
唐代南诏行政机构名。为六节度之一。据《南诏德化碑》“(赞普钟)十四年(唐代宗永泰元年,即765年)春,(阁罗凤)命长男凤伽异于昆川置拓东城。”改称鄯阐府。依樊绰《云南志》则谓:“拓东城,广德二年(76
契丹时对具有一定资格官吏的称呼。皇帝御宴,能上殿坐于墩上之官员,分高墩、矮墩、方墩不等。《辽史·国语解》:“辽排班图,有高墩、矮墩、方墩之列,自大丞相至※阿扎割只,皆墩官也。”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在齐齐哈尔西南。元为辽王乃颜分地,明入于科尔沁,至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哈撒儿)后裔阿敏,始以札赉特名部。后金天命九年(1624),其子蒙衮随科尔沁部长奥巴归附后金,后卒。顺治
见“李特”(1021页)。
见“女真进士题名碑”(149页)。
明清湖广土家族土司名。永乐四年(1406,一作十三年),以散毛长官司改置(治今湖北来凤土家族自治县),隶施州卫。据载元至元三十年(1293),于此置散毛洞蛮夷官。次年升为散毛府。至正六年(1346),
唐代中国南方古族名。亦称黄峒蛮、乌武僚、峒僚。东汉至隋唐时称乌浒人(与“乌武”同音异写)。居地中心在西原州(今广西左、右江三角洲地带),故名。因其首领多黄姓,如黄乾曜、黄少卿等,故又有“黄峒蛮”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