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傣语音译,意为“供奉”、“布施”。云南傣、布郎、德昂等族信仰小乘佛教的信徒斋僧礼佛活动的统称。西双版纳一带称“赕佛”,德宏一带叫“做摆”。认为赕佛是为自己赎罪,为子孙积德。赕佛虔诚者,享有社会地位,受人尊敬。德宏傣族以“做摆”换取“帕戛”(傣语“怕拉达戛”的简称,即“佛门男子”之意)的称号,作为人生追求的重要理想之一,通常在佛教节日或民间婚丧节庆期间进行,主要有“赕鲁皎”(送儿童入寺为僧)、“赕坦木”(向佛寺献经书)、“赕帕”(向僧侣捐袈裟)、“赎毫轮瓦”(向佛寺献稻谷)等。赕有大小之分,大赕活动时间长,仪式隆重,耗费大。小赕限于本村本寨,随时举行,随即解散。大赕则要邀请邻近村民亲友参加,长的达十数日。每次做赕,信徒皆要献鲜花及供品,去佛寺聆听佛爷讲经说法,大赕时则要举行歌舞、花灯、放烟火等活动。

猜你喜欢

  • 天顺皇帝

    见“耶律璟”(1304页)。

  • 马一浮

    1882—1967近代学者、书法家、篆刻家。初名福田,后名浮,以一浮字行,号湛翁、太渊,别署蠲叟、蠲戏老人。浙江绍兴人。回族。幼延师教读于家,后辞师自学。十二岁时考取秀才,被视为神童。曾赴美、日留学。

  • 夺吉汪结

    清代后藏地方官员。藏族。为人干练,办事可靠。光绪十四年(1888),为东科尔,帮仔本公所书算。十七年(1891),为七品扎称营官。二十年(1894),升六品森宗营官。二十三年(1897),调补六品岭噶

  • 哈达

    藏语音译。藏族和部分蒙古族人民用于迎送、馈赠、敬神及日常交往礼仪用品,一种象征吉祥的纱巾和丝巾。广泛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及内蒙古等地。相传元朝由内地传入西藏。1260年西藏萨迦法王八思巴受元世祖邀,

  • 高欢

    496—547北魏、东魏大臣,北齐奠基者。一名贺六浑。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祖父高谧仕魏官至侍御史,坐法徙居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累世居北边,为鲜卑化汉人,俗同鲜卑。一说其先为高丽人或鲜卑人。

  • 四大贝勒

    清天命、天聪年间满洲贵族四大实力集团的首领。即努尔哈赤次子大贝勒代善、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次子二贝勒阿敏、努尔哈赤第五子三贝勒莽古尔泰、努尔哈赤第八子四贝勒皇太极。天命年间(1616—1626)四人辅佐

  • 萨班·公哥监藏班藏卜

    1182—1251乌思藏著名高僧。藏传佛教萨迦教派萨斯迦五祖之第四祖。出身于藏地区萨斯迦款氏家庭。原名班丹顿朱,幼从师受戒,出家学法,改名公哥监藏(又作贡噶坚赞)。宋嘉泰四年(藏历木鼠年,1204),

  • 其差

    见“外差”(575页)。

  • 归化城

    旧城名。蒙古语作“库库河屯”——“青色的城”。即今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中部、黄河支流大黑河以北。战国时,地属赵国云中郡,秦、汉仍之;东汉末至隋为鲜卑、柔然、突厥诸游牧民族活动地区,所在平原水草丰盛,

  • 勃特山

    见“巴达哈伤”(4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