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汗罕乌拉
山名。位于内蒙古巴林右翼北部索博力嘎苏木境内。辽时称黑山,在庆州北十三里,辽帝每年派臣民到此山祭祀。山长数十里,土石及流水皆黑,故名。主峰海拔1951米。此山风景秀美、巍武壮观,蒙古语称“赛汗罕乌拉”,意为美丽富饶的可汗山。山上树木茂盛,有松、杨、桦、杉等,乔木灌木有数十种,林间有许多野生动物,兽类主要有鹿、狍、野猪、野马、黄羊、青羊等。植物有蘑菇、木耳、黄花以及人参等药材。山上有许多奇峰异景,山顶中部有池,最奇特的山顶上有一方圆十余里的平地,建有两个敖包,每年一次祭祀。
山名。位于内蒙古巴林右翼北部索博力嘎苏木境内。辽时称黑山,在庆州北十三里,辽帝每年派臣民到此山祭祀。山长数十里,土石及流水皆黑,故名。主峰海拔1951米。此山风景秀美、巍武壮观,蒙古语称“赛汗罕乌拉”,意为美丽富饶的可汗山。山上树木茂盛,有松、杨、桦、杉等,乔木灌木有数十种,林间有许多野生动物,兽类主要有鹿、狍、野猪、野马、黄羊、青羊等。植物有蘑菇、木耳、黄花以及人参等药材。山上有许多奇峰异景,山顶中部有池,最奇特的山顶上有一方圆十余里的平地,建有两个敖包,每年一次祭祀。
傈僳语音译。指横悬于江面上用以过渡的溜索。由竹篾纽结而成,直径约4至5厘米。有平溜、陡溜两种。平溜为一股,基本平直,没有倾斜度,来往均可溜渡,稍费力,一般安在江面较窄处。陡溜为两股,高低对倾,一来一往
彝语音译。亦作玛堵、麻都。意为祖灵。解放前川、滇、黔的彝族,在老人死后立即用竖长横短的两根木条扎成一架,长者为人体,短者为人臂,顶端粘羊毛为头发,下部披细草作衣裳,表示祖先灵魂藏其中。招魂之后供于居室
壮族地区古行政建制。①宋置,治所在横山寨(今广西田东),属邕州(治所在今南宁市),统辖右江诸羁縻州县峒,计有思恩州(今平果北)、鹣州(上林)、思诚州(大新)、勘州(田阳)、归乐州(百色)、武峨州(今属
见“蒲昌县”(2319页)。
元代土司名。据《元史·地理志》,大德元年(1297),蒙阳甸首领缅吉归附,遣弟阿不刺等赴阙贡方物,请岁贡银千两及置郡县驿传,遂立通西军民府。《读史方舆纪要》卷119,谓其地在陇川宣抚司西南,即木邦(治
1719—1781中国伊斯兰教哲赫林耶派创始人。亦作马明清或马明新,字复生,名真卫。经名伊卜拉欣,道号“维尕耶·屯拉海”(意为“维护主道的人”)。回族。祖籍甘肃阶州(今武都县),后迁金县(今榆中县)马
见“赤驹”(1011页)。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汉文史籍又作舍棱。初隶准噶尔。乾隆二十年(1755)、二十二年(1757),以清军先后击败达瓦齐、阿睦尔撒纳,偕族兄巴图尔乌巴什退据博尔塔拉。二十三年,为摆脱清军副都统唐
准噶尔地名。原为维吾尔语,意谓“踏地有声”。今新疆巩留县地。因地有空格斯河得名。地势宽平,水源充足,牧草丰茂,宜耕宜牧。旧为准噶尔乌鲁特、霍尔博斯鄂拓克驻牧地。乾隆二十年(1755)秋,准噶尔宰桑克什
即“叶什勒池”(5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