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部宣抚司
见“邛部长官司”(427页)。
见“邛部长官司”(427页)。
?—1308元朝大臣。又译答剌海。蒙古许兀慎氏。淇阳王※月赤察儿子。初侍真金太子。至元三十年(1293),授昭勇大将军、左都威卫使。大德元年(1297),兼徽政使。四年,兼枢密副使。六年,迁同知枢密院
官名。元代始置。元朝混一土宇,设治分镇藩服,唐时所谓羁縻之州,皆加以赋役,置散府,命当地少数民族首领知府事,比于内地,赐金银符,秩正四品,称散府土知府。令守土安民,修职贡,听征调。明沿元制,为世袭文职
参见“达旺细哲”。
清代佛寺。俗称东大庙。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大板镇东端。清康熙十四年(1706)康熙帝次女荣宪公主主持兴建。初名巴尔斯(虎)庙,后改今名。有前殿、后殿、东西配殿及后东侧室等。后殿保存最完整,为重檐歇山
古郡名。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置。治所在郢(今湖北江陵东北),后移江陵(今湖北江陵)。西汉高帝元年(前206),改为临江郡。五年,复旧。王莽时称南顺,属荆州。辖县18。包括今湖北襄樊市以南,汉水
赫哲族旧时向死者灵魂告别的一种丧葬仪式。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民间认为,人死灵魂不死,故在死者葬后,男人第七天,女人第九天的晚间,迎接死者的灵魂回家,向其告别,亲友也来向死者敬酒。届时,
藏语“差新”、“差兴”、“差莎”、“差丹莎新”的意译。即支差的土地。民主改革前藏族地区称为※差巴的农奴从农奴主处分得的一种份地名。其条件是必须保证为农奴主支应各种徭役,或者还有实物、货币等,并被固着在
秦汉及晋时对一些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征收的一种赋税名称。“賨”,《说文》解释“南蛮赋也”。据《后汉书·南蛮传》载,西汉时在武陵蛮地区“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为賨布。”所征实为人头税。也有以钱代布的
见“察哈尔额鲁特”(2479页)。
见“王甲部”(2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