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泥定国
西夏国号。景宗元昊天授礼法延祚六年(1043)与宋议和,以此国号上书于宋。有人认为是“白上(高)国”的汉译对音。
西夏国号。景宗元昊天授礼法延祚六年(1043)与宋议和,以此国号上书于宋。有人认为是“白上(高)国”的汉译对音。
1925年10月中共中央委员会关于解决蒙古民族革命问题的决议案。决议案的基本精神是:使蒙古民族的革命斗争按照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发展。主要内容是:强调蒙古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必须与全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结合起来
详见“恰域万户”(1725页)。
契丹语,意“万岁”。辽道宗清宁四年(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奉使契丹的宋吏王易于《燕北录》中记:“治夔离,汉语万岁也。”为番汉臣僚见皇帝、太后时齐呼之语。
匈奴王。又作匈林王。名佚。东汉明帝永平(公元58—75年)年间,率部驻牧三木楼山(又称沐楼山,今甘肃居延海北600余里处)。隶北匈奴。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为汉将耿秉、秦彭所击,北走。
书名。朝鲜人撰。7卷。记事起清崇德二年(1637)二月,迄顺治元年(1644)八月。载朝鲜世子李被质于沈阳时所发生的各种事情。本书是《沈阳日记》、《沈阳状启》的简本,亦
傣语音译,意为“自己的田”或“我的田”。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封建领主制度下村民在份地以外的荒山野地开垦的私田。按领主的规定,这种私垦的土地,享有3年不交官租、不缴赋税的优待;3年后便得交租纳税,5年即并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乾隆二十四年归附清朝。在喀什噶尔城(今新疆喀什)西北300余里喀浪圭卡伦外游牧,隶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
旧州名。唐时名昔陀,隶南诏会川节度。乌蛮笃慕(仲牟由)之裔阿坛绛支系罗于则得其地居之,以其祖绛之名称其部曰“绛部”。后强盛,尽有4州之地,号“蒙歪”。蒙古蒙哥汗八年(1258),其孙亦芦内附,隶閟畔万
见“第三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1860页)。
见“楚里”(23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