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隆寺
见“佑宁寺”(1087页)。
见“佑宁寺”(1087页)。
西夏官制职司序列第二等级。包括殿前司、御史、中兴府、三司、僧人功德司、出家功德司、大都督府、皇城司、宣徽院、内宿司、道士功德司、閤门司、御膳厨司、匦匣司、西凉府等。用15两铜镶银司印。
唐代均田制授田之一。北魏作露田。指受田者有权使用,但无权世袭或变卖的土地。通常占正丁受田数的十分之八。唐代西州(治今新疆吐鲁东南高昌故址)、庭州(治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等地亦行均田制。
旧时伊斯兰教宗教关系掩盖下的一种封建土地制度。又称“瓦甫地”。解放前主要流行于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农村。是察合台汗国秃黑鲁帖木儿统治时期(1347或1348—1363)任意将土地赐予伊禅派麻札(墓地)、哈
见“卓其笃”(1382页)。
喀尔喀蒙古四部之一。以汗号得名。成吉思汗十九世孙赉瑚尔为喀尔喀左翼长,称汗,明末传子素巴第,始称札萨克图汗,与土谢图汗衮布、车臣汗硕垒并称三汗。清崇德三年(1638),其部谋掠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因
藏语音译,简称“启介”。西藏地方铸造的铜币之一。1909年铸造,正面铸有狮子图案,背面铸币名和藏历“十五绕迥四十三年”字样。面值作藏银7分5厘。1917年梅吉造币厂成立,1918年重铸,面值、图案相同
汉代对巴蜀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分布范围包括今甘肃南部,四川西部、南部,贵州西南部及云南大部分地区。族属与氐羌、濮、越等族群有渊源关系。各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有的已进入阶级社会,有的尚
官名。唐代始置,称军事招讨使,掌招抚讨伐事务,兵罢即废。五代设有行营南面招讨使、北面招讨使、都招讨使等。宋代多以文武大臣兼任,不常设置。辽、金沿边诸路常设有招讨司,以边区部族兵长官充任招讨使。元代多置
亦称唱玉日。“玉日”,古突厥语,意为“诗歌”。撒拉族用汉语唱的一种山歌。流行于青海循化等地。历史悠久,早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编修《循化志》时,就记载了一首当时流行的撒拉花儿。因受当地藏族
1822—1864清代云南西双版纳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傣族。刀太康之子。道光十三年(1833),原宣慰使刀绳武携印潜逃后,十四年,清廷应其父之请,委其为车里军民宣慰使司宣慰使。缅甸木梳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