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鄂博

鄂博

亦作敖包、脑包,蒙古语音译,意为“堆子”。始见于清代,又称“封包”。遍布内蒙古、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多以石块或沙土堆积而成,也有以柳条围筑,中填沙土。一般呈圆包状或圆顶方形基座,内埋有铜佛像或金属利箭。上插若干木幡杆,杆上悬挂各色绸、布条。有的还在绸布上书写经文。初为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逐渐成为民间祭祀山神、路神等活动场所。过路人边祷告投石鄂博上面,边伸手向前乞求保佑旅途平安。后从宗教性质的自然崇拜,演变为充满节日气氛的习俗。《新疆礼俗志》记道:“每岁四月,官民贞吉祀鄂博。祀毕,年壮子弟相与贯跤驰马,以角胜负。”旧历六月中喇嘛供奉牺牲,将陀罗尼挂于鄂博之杆上,并举行赛马、竞射、角力等,还在鄂博附近开展集市贸易和娱乐活动。旧时各盟旗、苏木和寺庙等各有自己公用鄂博,并有专人掌管,向牧民摊派牲畜以供祭祀费用。富裕人家多有自设的鄂博。解放后主要作为路牌和界标保存下来。

猜你喜欢

  • 陈王

    ①辽封爵。南院大王韩制心太平四年(1024)追封;宛平人张俭,太平中受诏辅兴宗,太平(1021—1031)末徙封;西北路招讨使萧孝友(字挞不衍)重熙八年(1039)进封;忠顺军节度使耶律谢家奴重熙十七

  • 阿剌兀思剔吉忽里

    ?—约1211蒙古国开国功臣、汪古部首领。又译阿剌忽失的吉惕忽里。“阿剌兀思”为名,“剔吉”、“忽里”均为官号,一说“剔吉”为突厥语“特勤”之音变;“忽里”为金官职“忽鲁”之音变,为“统数部之长”。世

  • 虎尔文卫

    见“虎儿文卫”(1385页)。

  • 对回族人民宣言

    全称为《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对回族人民的宣言》。1936年5月25日中共中央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在延安发表的文告。文中提出:当前抗日人民红军的西进,是回族解放的大好时机,并宣布在民族平等的原则基础上,

  • 西道堂

    伊斯兰教派之一。清末民初由回族人※马启西(1865—1914)创立于甘肃临潭旧城。因以《天方至圣实录》、《天方性理》、《天方典礼》等“汉克塔布”(即用汉文写的经典),宣传伊斯兰教教义,故人称“汉学派”

  • 吉拉克亚拉格

    突厥语kirakyarag音译。汗国行政官员,主管向地方征收粮草和装备供应军队。※叶尔羌汗国有此官职。

  • 临渭氐

    氐族的一支。出自汉武都白马氐之后。原居武都(治今甘肃西和县南),后迁陇右略阳临渭(治今甘肃秦安东南)。十六国前赵时,其豪帅蒲氏(后改为苻氏)率部众徙居关中高陆(今陕西高陵)。后赵时,率众至枋头(今河南

  • 宇文神举

    532—579北周大臣。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宇文泰族子。高祖普陵(一作晋陵)、曾祖求男、祖金殿、父显和,皆世代仕魏并显达。神举幼孤,及长,仪貌魁梧,志略英赡。宇文毓(557—560年在位)

  • 桑吉益格巴

    唐代吐蕃官名。藏文写作“gsanggi yi ge pa”,意为“机要文书”、“机密书记”。此职见于敦煌吐蕃古藏文文献伯字1089号卷子,其职有大、中、小之分。

  • 户等制

    封建王朝按编户财产状况划分等级,据以确定赋役多少和轻重的一种制度。两宋乡村主户分五等,坊郭户分十等。金代验土地、牛具、奴隶数分上、中、下三等,有些地方复将每等分为三级,故又称三等九甲或九等户。充当军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