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咥
见“乙失钵”(4页)。
见“乙失钵”(4页)。
清代乍丫地区呼图克图。藏族。道光十八年(1838),以剿办博窝时调派士兵,捐助军需,赏敕书。时乍丫有大、小两呼图克图,其为大呼图克图。二十一年(1841),因与小呼图克图不睦,居打箭炉,藉病不归,致使
又称伙尔、呼尔。藏语音译。意为“盖住”。源于7—8世纪时“胡”的音译。 ①藏文古籍对黄河以北游牧民族回鹘、蒙古等的通称。 ②藏族对居住在青海土族的专称。12世纪以前,吐蕃人称吐谷浑为阿柴。12世纪后称
明代的一种驿站。景泰、天顺年间(1450—1464),明政府在北临沙漠,南至居庸,西抵云中,方圆千余里的地方,设暖铺69处,共有房舍831间,每铺相距10里。除沟通邮传,递送官方文书外,还负责接待蒙古
1907—1931中国工农红军将领。字权忠。河南省济县人。回族。幼聪颖好学,192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冯玉祥创办的陆军测量学校,通阿拉伯文和英文。后到冯玉祥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任参谋。1931
壮语音译,意为“家奴”。旧时广西左、右江流域壮族土官的家奴。据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蛮》:其人乃邕州左右江溪峒土官攻掠“山僚”或自购买所得的“生口”,“男女相配,给田使耕,教以武技,世世隶属,谓之
?—1505明哈密忠顺王。蒙古宗室后裔,安定王千奔之侄,忠顺王※脱脱近亲从孙。初居安定卫。弘治五年(1492),明廷因罕慎无嗣,王位空悬数年,封其为忠顺王,赐印诰、冠服及守城戎器,命都督佥事阿木郎与都
清地名。位于辽宁省东北部,清康熙三年(1664)置,治今铁岭市。辖域东西190里,南北90里。东至清原城,西抵锦州府广宁县(今辽宁省北镇),南临承德县(今沈阳市),北接开原县。辽置银州富国军,领延津、
官名。亦作獐鹰。有职守之官的称谓。本为满文对汉官“将军”之讹读,后由满音译成汉字时,遂又讹为章京。清初,不论职位高低,世爵大小有无,凡有职守之官皆称章京。后金天聪八年(1634),恢复八旗官员的满名,
1818—1876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瓜尔佳氏。字博川,号文山。道光进士。咸丰五年(1855),以巡防出身,由员外郎加知府衔,验收海运漕粮有成绩。后官副都统、侍郎。十年(1860),授左翼总兵。时
?—1567明代蒙古朵颜卫首领。成吉思汗部将※者勒篾(折里麦、济拉玛)后裔,朵颜卫都督※革兰台长子。嘉靖二十七年(1548),父卒,袭都督职。史称其“剽悍逾于父”,曾导俺答汗入掠明境。三十六年(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