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鞮羌
※东羌的一支。又作同筈、同蹄、桐堤等。原为※西羌的一支。东汉章帝二年,徙羌降者于河东。永初元年(107)西羌大起义时,一批义军经过河东,进入赵魏,对京都洛阳造成威胁。五年(111)以任尚为侍御史,击众羌于上党羊头山(山西沁县北),后羌众南下入居铜鞮(山西沁县与沁源间),遂以其地得名。晋元康四年(294),郝散起义攻上党,杀卡吏,转入冯翊,将其众带至渭北各地。前秦至隋初,陕西合阳至铜川、耀县一带多有其族人居住。
※东羌的一支。又作同筈、同蹄、桐堤等。原为※西羌的一支。东汉章帝二年,徙羌降者于河东。永初元年(107)西羌大起义时,一批义军经过河东,进入赵魏,对京都洛阳造成威胁。五年(111)以任尚为侍御史,击众羌于上党羊头山(山西沁县北),后羌众南下入居铜鞮(山西沁县与沁源间),遂以其地得名。晋元康四年(294),郝散起义攻上党,杀卡吏,转入冯翊,将其众带至渭北各地。前秦至隋初,陕西合阳至铜川、耀县一带多有其族人居住。
见“移剌阿里合”(2069页)。
见“马纳思河”(182页)。
见“交州异物志”(876页)。
见“花剌子模”(999页)。
西夏襄宗李安全年号。1210—1211年,凡2年。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五年(1407)二月,女真野人首领巴思答木、咬纳等50人来朝,与阿剌山等四卫同时设立。《藏洲源流考》作呼兰山卫,并说清代叶赫城东北、吉林城(今吉林市)西南400里有呼
见“遥里”(2370页)。
?—1798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姓伊尔根觉罗氏。居吉林。乾隆十九年(1754),由闲散授前锋。三十一年(1766),以前锋校从征缅甸,因功赐号法福哩巴图鲁。三十五年(1770),随征金川。三十七年
云南宁蒗永宁部分纳西族的一种家庭形式。妇女是每个家庭的中心,是家庭维系的纽带,世系依母系计算,生产、生活资料归母系家庭占有或所有,财产按母系继承,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享有崇高地位。这种家庭组织的建立,与
维吾尔语音译。意为农奴。又译颜齐、彦齐、烟齐等。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及充当跟随、仆役等。不纳赋税。清朝统一新疆地区后,规定了各级伯克的品级,并按品级高低额定其役使燕齐的户数。最高的三品阿奇木伯克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