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勒巴图

阿勒巴图

蒙古语音译,意为“承担赋役的人”。在蒙古封建领主制度下,作为领主的属民,承担各种赋役。清译作“所属之人”、“所属旗人”。分为两种:向大领主承担赋役的小领主,亦可以此称之。通常主要是指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向领主承担赋役的阿拉特(平民),人身隶属于领主,不许逃亡,为蒙古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阶级。清代视其与僧俗封建主的具体隶属关系,又分称阿勒巴图(箭丁)、哈木济勒嘎(随丁)、沙比那尔(庙丁)。在僧俗封建主统治下,一切赋役皆由其承担,十分沉重,既要服兵役,自带马匹、装备,守卫边境,支援战争;又要承担驿站的劳役,维持驿递交通线,无偿供应过往官员及军人的食宿;而且还要向领主服贡役,遇有进贡、会盟、移营、嫁娶诸事,皆向阿勒巴图索取,甚至封建主被罚款和欠债,也要由其偿还。阿勒巴图可因担任旗内的官职,或因作战、服役、输财有功得免除赋役负担而提高其社会、经济地位,成为阿勒巴图中的特殊阶层。

猜你喜欢

  • 南沃沮

    见“东沃沮”(512页)。

  • 布当

    ?—1639清初将领。蒙古族。博济吉特氏。科尔沁部人。后金天命七年(1622),随明安归附努尔哈赤,授二等参将。天聪三年(1629),随皇太极征明,攻遵化,力战破明总兵赵率教,以功进三等梅勒章京。六年

  • 木底州

    ①唐置州名。见“木底城” (256页)。 ②渤海国早期所置州名。据《续日本纪》,日本淳仁天皇天平宝字二年(渤海第三世王大钦茂大兴二十一年,758),渤海赴日大使杨承庆官辅国大将军,行木底州刺史,是渤海

  • 十二木卡姆

    维吾尔族民间古典音乐、舞蹈、诗歌汇编。经维吾尔族群众长期创作,不断吸收融合其他民族音乐、歌舞优点,于※叶尔羌汗国时期(1533—1680年)基本定型。流行于新疆各地。“木卡姆”维吾尔语音译,意为“大曲

  • 佛保

    ?—1771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多罗贝勒恭格喇布坦第四子。雍正元年(1723),袭固山贝子。附伯父额驸策棱旗,驻牧塔密尔。十年(1732),遭准噶尔兵

  • 马湩

    蒙古等游牧民族以马乳制作的一种传统饮料。蒙古语称“额速克”、突厥语称“忽迷思”,汉译“马湩”,俗称“马奶子”或“马奶酒”。起源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据《史记·匈奴列传》载,汉代匈奴人已饮用湩。蒙古族尤普

  • 新额鲁特

    见“察哈尔额鲁特”(2479页)。

  • 土都督佥事

    官名。明朝授予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的职衔,秩正二品,地位次于土都督及土都督同知,参见“土都督”(66页)。

  • 卢沟河

    河名。即今永定河。辽代始见其名。一作芦沟河。大定十年(1170),金政府议决疏卢沟以通京师漕运,因山东岁饥未动工。十一年十二月,省臣复奏开之,并提出自金口疏导至京城北入壕,东至通州之北,入潞水(今白河

  • 拉布克台吉

    见“兀慎打儿罕剌布台吉”(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