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卡

阿卡

①水族地方治安联防组织。始建于光绪二十年(1894)。时贵州三都县九阡及榕江县水尾等地水族29村寨,为保障地方安全,由寨老们协商建此组织以实行联防。制定“议公白告”之12条规定,刻石立碑以为凭证。碑中刻有惩处偷盗、抢劫、奸淫、烧杀等犯罪行为及奖励维护治安的条款。凡居民闻枪炮响或被喊声惊动,要立即携带枪刀标杆,踊跃杀敌,杀敌1人赏银41两,活捉1名偿银15两2钱,杀伤1名偿银3两6钱为定制。民国三十三年(1944)与三十七年(1948),分别三次组建。后由寨老改为保长主持。今已废。 ②族名。哈尼族他称,自称“毫尼”。道光《云南通志》引《伯麟图说》:阿卡,普洱府属有之。道光《普洱府志》卷18光绪《普洱府志》卷46:阿卡,宁洱、思茅有之。道光《他郎厅志》:阿卡,“鲜入城市”。今仍分布于墨江、普洱、思茅、景谷、元江、镇沅、红河,绿春等县。当地傣族等曾以此名相呼,含有民族歧视性质,因“卡”的傣语意为“奴隶”。详见“哈尼族”(1633页)。

猜你喜欢

  • 内火器营

    参见“火器营”(393页)。

  • 浪速

    见“浪峨”(1943页)。

  • 只克

    ?—1516罕东部首领。都指挥使※班麻思结孙。明成化(1465—1487)中,所部滋盛。以吐鲁番侵据哈密,恐为所逼,欲自立一卫,奏请如罕东、赤斤例,立卫赐印,明廷允之,于沙州故城置罕东左卫,令其为都指

  • 依底

    纳西语音译,20世纪30年代以前纳西族在农业生产中的协作组织。为抵御自然灾害,克服劳动人手不足,生产力水平低下带来的困难,以自愿原则由二三家农户组成协作单位。“依底”原来的含义是伙用水牛、耕地。后来发

  • 喀楚特

    即“乾竺特”(1982页)。

  • 回族烙花工艺

    一种在筷子上烙出美术图案的特种工艺。起于清末,盛行于河南省南阳回族中。采用伏牛山特产的质地坚韧、纹理细腻、色比象牙的冬青木作原料,经选料,刨光、定型,用铁笔烧红,在上面烙制美术图案和书法等12道工序制

  • 荣禄

    1834—1903清末将领、大臣。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氏。字仲华。喀什噶尔帮办大臣塔斯哈孙,甘肃凉州总兵长寿子。荫生出身,承袭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慈禧亲信,后党核心人物。同治四年(1865),统带神

  • 乌罗府

    府名。明置。元置乌罗龙干等处长官司,治所在今贵州松桃县西南乌罗。明洪武(1368—1398)初,改为乌罗长官司。永乐十一年(1413),改为府,隶贵州布政使司。领有朗溪、答意、治古、平头著可等长官司。

  • 立山

    ?—1900清朝大臣。内务府蒙古正黄旗人。土默特氏。字豫甫。咸丰八年(1858),由官学生奖奉宸苑笔帖式。同治九年(1870),升八品苑丞。十一年(1872),赏加护军参领衔,俟升六品苑丞后,以员外郎

  • 耶律敖卢斡

    ?—1122辽末皇子。契丹族。为天祚帝※耶律延禧长子。母为文妃※萧瑟瑟。史载童年驰马善射。其性宽和,善助人。及长,积有人望。乾统六年(1106)十一月,封晋王。时宫中有制,禁侍从览书,偶遇小底茶剌于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