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布赉汗

阿布赉汗

1711—1781

清代左部哈萨克(鄂尔图玉兹)汗。原名艾布勒莽苏尔。祖阿不拉依、父瓦里世为土尔克斯坦城(前苏联哈萨克共和国南哈萨克斯坦州境内)苏勒坦(苏丹)。15岁时因积极参加反对准噶尔贵族斗争,遂获祖父“阿布赉苏勒坦”称号。清雍正九年(1731),与族兄阿布勒班毕特等坚持反对阿布尔海里汗提出的效忠沙俄主张,粉碎了俄国殖民者的侵略阴谋。乾隆六年(1741),在伊施姆河战役中,为噶尔丹策零远征军击败,被俘送伊犁监禁。次年获释。十六年(1751),暗中支持阿睦尔撒纳和达瓦齐反对喇嘛达尔札,受准噶尔军劫掠。二十年(1755)秋,遣兵助阿睦尔撒纳叛乱,受清军谕止。二十二年(1757),遣亨集噶尔等11人进京纳贡,表示“愿率哈萨克全部”归顺,永为“臣仆”。自后每隔一二年、二三年遣使进京一次,并经常派人到伊犁和乌鲁木齐等地贸易。三十二年(1767),为报杀弟之仇,引兵进攻霍罕(浩罕),大败额尔德尼伯克军。复遣使请求清朝政府派援兵和运送大炮,谋夺塔什干,未果。三十六年(1771),被清朝政府封为“中玉兹汗”。沙皇俄国胁之效忠,并遣人谋害,均未得逞。辖有卫逊、素宛、阿尔斡等44鄂拓克,驻牧地主要分布于伊施姆河流域(前苏联哈萨克共和国北部)等地。

猜你喜欢

  • 基萨

    门巴语音译,意为“公有地”。民主改革前西藏部分门巴族地区存在的村社公有土地。包括以村社为单位共同占有的荒地、山林和绝户遗留下的土地。具有村社公有和领主所有双重特征,是在封建农奴制度下保留的原始村社土地

  • 北部敕勒

    敕勒之一部分。4世纪末5世纪前期,北魏拓跋鲜卑统治者屡征漠北,将敕勒(高车)迁入今内蒙古及山西、河北北部。居住在六镇(武川、怀朔、沃野、柔玄、怀荒、抚冥或谓御夷)稍北、漠南一带的敕勒部落,称北部敕勒。

  • 诺低

    彝族音译,意为“一般黑彝”或“一般骨头的黑彝”。解放前四川大小凉山彝族奴隶主阶级以血统划分的奴隶社会阶层之一。骨血中混入其他等级、其他民族成分而“不太纯”的一部分人。他们可用重金聘娶“诺伯”的女子,但

  • 笔帖式

    清代官名。亦作笔且齐。清内阁、各部院馆、各府寺监、八旗内外衙署等所置的低级官员。掌翻译、缮写满、汉章奏文移、书牍等项文书事务。《清通志》载:本称由来已久,“沿历代令史遗制”,远者可溯汉代“兰台令史”,

  • 尉仇台

    东汉时夫余国王。汉永宁元年(120)以夫余王嗣子至汉廷贡献,安帝赐以印绶金彩。建光元年(121),高句骊王宫率马韩、貊数千人围攻玄菟郡,奉父命,将兵2万,与汉州郡并力讨破之,斩500余

  • 忽必

    ①蒙古语音译。《元朝秘史》释为“分子”。又写作“份子”。引伸指分封的领地,包括分民和分地两部分,即一定数量的游牧民户和足资其生活的牧地、猎场。1206年蒙古国建立后,成吉思汗将蒙古牧民作为“份子”分给

  •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

    官署名。清代为采珠、渔猎等以供宫廷应用而设的办事机构。乌拉:城名,在今吉林市(其衙门在原城北乌拉街);总管:官名,例由内务府郎中或该衙门“翼长”升授。清初,于乌拉创设牲丁(时关内外各地亦设散处牲丁),

  • 阿尔泰诺尔乌梁海

    清代乌梁海部落名。一称阿勒泰诺尔地乌梁海。“阿尔泰诺尔区乌梁海人”省称。初隶准噶尔。乾隆二十二年(1757)附清。分置2旗,设佐领。各置总管1员。归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咸丰十年(1860),为沙俄并吞

  • 冒仔召

    见“冒仔”(1653页)。

  • 参合陂之战

    北魏与后燕的一次战役。北魏建国后,势力逐渐强大,欲摆脱后燕鲜卑慕容氏的控制,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北魏登国十年(后燕建兴十年,395)五月,后燕慕容垂命太子慕容宝、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率兵8万,自五原